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頑耳集》嬰幼兒 急性外耳炎 耳朵突然流膿

2008/05/30 06:00

文/李立昂

常有看來很緊張的家長帶著耳朵流膿的嬰幼兒來看病。家長常說,小朋友並沒有感冒的症狀,只是幾天前洗頭的時候,耳朵有浸到水。之後,小貝比就一直抓耳朵。突然耳朵就流出很臭的膿液,有時甚至會出血,趕緊來看門診。

耳朵突然流膿的原因主要是「急性外耳炎」,或「急性中耳炎合併耳膜穿孔」。兩者在身體檢查的最大差別就在於「耳膜」是否完整。因此,醫師必須清除外耳道的分泌物之後,才有辦法清楚判定。不過,有時候我們也會因為嬰兒的外耳道腫脹得太厲害,或血塊擋住,而無法判斷到底是外耳炎還是中耳炎。這時就必須用疾病史和症狀加以鑑別了。

急性中耳炎常常被視為上呼吸道感染的併發症,除了有感冒的症狀外,小嬰兒也會出現哭鬧不安、耳部疼痛、發燒與食慾降低等情形。然而,上述的症狀常常會因為耳膜破裂,排出中耳蓄積的膿液反而隨之減輕。

急性外耳炎常常與耳朵浸水或掏耳朵有關係,隨著感染的進行,症狀的嚴重程度常因為流膿而變得明顯:常常會出現哭鬧、耳痛,與耳朵外觀紅腫等症狀。

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和黴菌是最常見的感染致病原因,適當的清除耳垢與分泌物、口服抗生素與局部使用耳滴劑是常見的第一線治療。然而,這些微生物常常會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所以常常需要做細菌培養來提供更進一步的治療參考。當然,按時與持續的使用藥物治療,和避免耳道繼續浸水或掏傷是治療嬰幼兒急性外耳炎的重要步驟。所幸,絕大部分的急性外耳炎可以在7天到10天內治癒。

在台灣潮濕的氣候裡,嬰幼兒急性外耳道炎是相當常見的小兒急症。然而,小嬰兒特別容易罹患急性外耳炎的主要原因有三點:外耳道狹小、耳垢或胎脂堆積,和脂漏性皮膚炎。所以,當洗澡(頭)的髒水若流到外耳道內,就很容易造成陰暗潮濕等利於微生物生長的環境。若此時再發生大人清潔耳道受傷,或貝比自行抓傷等情形,則嬰兒的外耳道就很容易發生細菌感染了。

所以防止浸水、保護小手和小心清理,是預防之道。(作者為長庚醫院林口總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