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過度哀慟 可找醫師幫忙

2008/04/04 06:00

文/林耿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這個特別的節日中,除了表達對於先祖的懷念之外,似乎還多了一些哀愁。

摯愛的人過世,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痛。面對死亡事實時,哀慟者通常會先感覺到震驚,陷入麻木的狀態,思緒也暫時陷入混亂、無法思考,覺得不知所措,甚至不願意承認親友的過世,接下來難過、悲傷的情緒會一一出現,哀慟者會有強烈的失落感、情緒低落、毫無食慾、不想跟任何人說話、對什麼事都沒有興趣等類似憂鬱的狀態。

哀慟者的思緒中,會充滿著對死去親人的強烈思念,而這段期間失眠的困擾也常會出現,可能會難以入睡,半夜會醒來,或是早醒而無法再入眠。

◎哀慟反應與憂鬱症的症狀很像,該如何區分?何時去尋求專業精神科的幫忙?

●哀慟的時間太久:通常哀慟歷程一般會持續6個月到1年的時間,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每逢幾個重大的節日,或是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如過年、中秋節、死去親人的生日、結婚紀念日等),哀慟者會特別想起過去與死者一起度過這些日子的種種記憶與情景。

一般而言,超過1年以上的哀慟反應是比較不尋常,有些個案經歷親友過世之後2、3年以上,仍然處在一個憂鬱的狀態,這時就需要周遭親友關懷與積極介入。

●悲傷期的反應過於病態:例如反覆想到要隨著親人一起死去、自殺,或是失去工作能力等;或是不願意承認親友的死亡,一段時間後,桌上還是擺著原本的碗筷,不管他人反對,仍堅持親友存在人間等。

●出現精神病症狀:例如嚴重的幻聽,好像已去世的親友在跟他對話,妄想親友在哪裡等他,要去找過世的人等,一些脫離現實的情形。

哀慟者在經歷一段約2、3年的時間後,通常已經回復到原先的功能,能有一個正常的社交活動,工作、家庭、事業都慢慢進入軌道。

如果還有一些類似憂鬱症狀,或是不斷有身體化症狀,例如出現和親友一樣病痛的表現(譬如親友因罹患胃癌過世,而哀慟者不斷有肚子痛、消化不良的症狀出現),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由專業醫師幫忙,不論是給予抗憂鬱劑,或是經由心理諮商的方式去探討哀慟反應,均有助於順利度過哀慟反應。

(作者為台北松德診所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