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年過50冒痘子 有口難言

2008/03/14 06:00

文/張少平

最近一、兩年,門診中陸續遇到50歲以上,甚至歐吉桑、歐巴桑年齡的患者,因為臉部的痘痘與頭皮的毛囊炎受到親友關心而來就診。

大多數患者都知道皮膚的痘痘可能是他們正服用的藥物引起,因為開藥的醫師大多看過這種現象,也事先告知。但是部分患者不好意思告訴關心的親友為何會長這麼多痘痘,尤其不敢透露自己正在服用的藥物,所以希望皮膚科醫師能給些治療,讓他的痘痘能趕快消失,以免一堆親友過度關心。

當然,這不容易在一至兩週內改善,往往需要皮膚科醫師好好解釋與耐心治療才能有效果。

到底是什麼不能說的秘密讓人承受壓力呢?原來有兩種肺癌藥物tarceva(得舒緩)與iressa(艾瑞莎)都會在患者治療一段時間後,出現程度不一的痘痘樣皮膚疹。

有些人描述這種痘痘會癢或刺痛、不舒服;有些人則除了覺得有礙觀瞻外,沒有什麼症狀。由於肺癌患者大多已經是中、老年人,突然間長很多痘痘會讓不知情的親友關心,而部分患者在肺癌的某些階段與情況下,又不方便告訴關心的人他們是肺癌較嚴重的患者,正在吃特效藥物。所以提醒民眾,如果您發現身邊長輩親友突然狂冒青春痘,卻又支吾其詞時,請不要過度追問,以免造成對方的心理壓力。

除了以上兩種藥物外,許多口服標靶藥物或單株抗體注射劑,例如erbitux(爾必得舒)都有可能引起痘痘樣皮膚疹。

癌症治療已經進入分子生物醫學的全新領域,在不久的將來,許多藥物都會上市。臨床運用上,也會從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肺癌到大腸癌、胰臟癌、乳癌等各式各樣的癌症。其中容易引起皮膚長痘子的藥物,以「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有關的拮抗劑最常見。雖然目前發生機轉未完全明白,但是這種現象也非一無是處。

根據臨床觀察,服用此類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拮抗劑的患者若有明顯的痘痘表現,往往表示患者的癌細胞對於標靶治療感受性較好。

至於因標靶治療引起的皮膚痘痘,治療原則與一般痘痘治療類似,有時會併用類固醇,但是治療效果不一。筆者遇過一週口服一種藥物就好8成的病例,卻也有患者又吃又擦仍不易控制。

一般臨床醫師與民眾未來都有機會遇到患者或親友有這種不能說的秘密,值得大家諒解與瞭解,若本身有這樣的秘密也可以請皮膚科醫師治療。(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