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下午4點爬山也中暑 高中生高燒脫水急送醫
文/蘇之婉
日前一名高中生在下午4點多去爬山,竟因為熱中暑,意識混亂、高燒脫水,而被緊急送醫治療。提醒家長在酷暑的日子裡帶孩子出門,一定要做好防護,以免中暑。
醫療上的中暑有3種程度:輕則疲勞、口渴、肌肉痙攣,再則熱衰竭,大量冒汗,皮膚感覺濕冷,頭痛頭暈噁心,脈搏快且微弱,血壓降低。熱衰竭如沒有處理,可能演變成嚴重的熱中暑,身體沒辦法排汗散熱,體溫超過40℃,精神混亂,甚至喪失意識,必須趕緊降溫及緊急就醫。
嬰幼兒、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者,都是中暑的高危險群。嬰幼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成熟,老年人則因疾病或服用某些藥物,減少出汗,而影響體溫調節。
體溫超過40℃ 「熱中暑」上身
濕度、風速都會影響散熱效果。無風悶熱的日子較容易中暑。濕度高時,體感溫度比環境溫度更高,也就是所謂「熱指數」。當環境溫度31度,濕度50,熱指數達33度,屬於「應注意等級」。而環境溫度35度,濕度50時,熱指數竟可達41度,就屬於「危險等級」了。
防中暑 躲太陽、補水分、保持警覺
◎如何預防中暑?
●遮陽防曬
避免大熱天正中午在戶外活動,儘量待在陰影處。雖然曬太陽可以增加維他命D,有助骨骼強健,但在台灣夏天,如露出頭臉四肢,曬太陽15分鐘,就可得到足夠的維他命D,故不需過度曝曬。尤其嬰幼兒和老人是中暑高危險群,大熱天出遊,手推車一定要加上遮陽棚,並保持通風散熱良好,陽傘、帽子、扇子都是必備。
●隨時補充水分
戶外活動前中後,都要補充水分,而非等很口渴才喝。水分足夠有助於散熱,同時要補充流汗流失的電解質,才不會肌肉痙攣。兒童每日基本水分需求,10公斤體重約1000c.c.,20公斤體重約1500c.c.,但是天氣炎熱或大量流汗的狀況下,需要補充更多水分及電解質,每半小時至1小時應給孩子額外補充水分。
●密切注意中暑症狀
一旦發生頭痛、頭暈、噁心、大量冒汗症狀,一定要馬上移至陰涼處,補充涼水、電解質液,搧風、泡冷水幫助散熱,才能預防進一步惡化。
(作者為台南市蔡尚均兒科診所醫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