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有小胖 應以鼓勵代替揶揄

2007/08/31 06:00

文/柯俊銘

肥胖是現今常見的文明病,且年齡層逐漸下滑。許多孩子由於先天體質、飲食習慣或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體重過重,不僅慢性病提早報到,臃腫的身材也易招來異樣眼光,甚至言語攻擊。

一份在今年7月發表於「心理學報導」的報告即指出,肥胖孩童被同伴、父母、師長等人排斥、嘲笑的現象日益普遍,偏差的刻板印象,造成肥胖被污名化,恐怕會對這類孩子的身心造成長久傷害。

該研究係由美國耶魯大學的Rebecca Puhl博士所主持,其回顧過去40年內探討與肥胖孩童偏見有關的文獻,企圖了解該現象的發展與嚴重性。

在收集的資料中,1961年進行的實驗最引人注意。作者安排640位10至11歲的孩子觀看6張年齡相仿者的照片,其中1張是個胖子,1張是普通身材,剩下者都有身體缺陷。

這些孩子被要求排出願與其交朋友的順序,結果胖子多半是敬陪末座。即使該實驗於2003年複製重做,胖子依然不受歡迎,被討厭的比例甚至更高。可見隨著孩童肥胖率的增加,負向態度是有增無減。

另外,部分調查也凸顯肥胖孩童所處的困境。例如許多教師認為肥胖的孩子骯髒、邋遢,比瘦的同儕更不易成功,較會情緒化;肥胖的女孩從父母處得到的教育資助少於體重正常者;就算成績還不錯,胖學生在大學甄試時仍不易被錄取。

整體而言,肥胖孩童在飽受歧視下,除傾向有低自尊、課業落後等表現,因怕被譏諷而避免運動,促使糖尿病、心臟病發作的機會上升,而往後罹患憂鬱症、飲食性疾患與自我傷害的風險也偏高。

研究者表示,父母可能基於關心或怕遭人非議,而以揶揄、羞辱,甚至更為嚴厲的方式對待肥胖的孩子,希望他們能積極減重。但這些孩子在外受到欺負,回家又無法獲得撫慰,結果只會使其因壓力過大,衍生更多問題。

因此,其建議家有胖孩子的父母,平時對體重、外型的評論宜謹慎,與其灌輸某種身材才是最標準的觀念,不如強調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的好處。

更重要的是,多傾聽孩子的心聲,教導他們如何應付別人的刺激,並做好親師間的溝通,讓胖孩子也能健康、快樂的長大。

(本文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