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新腦血氧飽和度監測儀 有助降低麻醉風險

2007/07/17 06:00

記者田瑞華/台北報導

手術麻醉過程中,常需嚴密監控患者的心、肺和腦部功能,其中腦部若發生中風、缺氧等併發症,恐怕會引起嚴重後遺症,因此包括台北榮民總醫院在內的各大醫院新引進一種非侵入性的即時腦部血氧飽和度監測儀,適合有腦血管疾病、老年病患或糖尿病的患者,或進行大型手術時,即時監測。

台北榮總麻醉部主任陳國瀚指出,在榮總已有約百餘名患者手術時,使用這種監測儀,多是進行心臟手術的患者,有了儀器的即時監控,皆沒有發生腦部神經傷害,或術後認知異常等後遺症。

台北榮總一般麻醉科主治醫師陳品堂解釋,傳統的手術腦部監測方式多是由血壓去間接計算,或以腦電波觀察麻醉深度,仍無法直接監測到腦部的血氧飽和狀態。

而新型腦部血氧飽和度監測儀藉前額貼片發出兩種不同波長的近紅外線與其被吸收的比率,以計算出含氧和缺氧血紅素間的比率,在短時間內測出左右兩側大腦的血氧飽和度,一旦發現患者出現腦部缺氧狀況,醫師可及早介入處理。

陳品堂指出,根據研究,成人進行「開心」手術時,如果使用傳統血壓估算方式監測腦部,約有四成患者在術後出現一些認知障礙、有的可以恢復;約6.2%的患者會出現嚴重後遺症,例如醒不過來。

孩童患者使用傳統方式監測腦部,約有二成六的患者會發生嚴重程度不等的後遺症,但使用新型監測儀,發生機率可降低到約6%。為減少高風險患者手術時發生腦神經傷害,醫師會主動向患者解釋、取得同意,但患者需自費3000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