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初期大腸癌難發覺 逾50歲 最好做定檢

2007/07/12 06:00

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

導演楊德昌因結腸癌不幸病逝的消息,再度引發外界對大腸癌的關注。根據統計,50歲以上台灣民眾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約為5%,且已高居台灣癌症死亡率排名第三位,民眾不可不慎!

衛生署新竹醫院直腸肛門外科醫師沈名吟表示,近來不少名人如藝人楊烈、導演柯一正以及高雄縣長楊秋興也都是大腸癌患者,可見大腸直腸癌的高發生率。

初期大腸癌一般無自覺症狀,通常等到有下列症狀,如大便中帶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貧血、腹部摸到硬塊、裡急後重、經常性腹瀉或便秘等症狀,常已屬晚期,治療效果將大打折扣。

如果平日出現以上的現象,應儘早就醫檢查。為了早期診斷,建議50歲以上、無症狀者,最好每5年做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及每年做大便潛血反應檢查。如果是有瘜肉、大腸癌術後(一年內應先接受一次)、有大腸癌家族史等的中危險群,建議3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

如果是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大腸瘜肉、幼年型瘜肉症、遺傳性非瘜肉症大腸直腸癌等高危險群,則建議每年做大腸鏡檢查。

無痛大腸鏡檢查則是透過專業麻醉科醫師的協助,在不會疼痛的情況下接受檢查,可以減少受檢者的畏懼感。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