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糖尿病童 甜蜜抗病路

2007/07/08 06:00

文/蘇景傑、柯妏虹

日前一起「老師禁吃糖,糖尿病童險喪命」的新聞事件,引發關注,也有人疑惑「罹患糖尿病為什麼要吃糖?不是吃太多糖,才會沒命嗎?」因此本文將從醫療觀點,提供民眾有關糖尿病的衛教訊息。

糖尿病是慢性病,大多數糖尿病人是屬於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也有懷孕引起的糖尿病,以及其他特異型糖尿病,但很多人不知道原來小孩子也會有糖尿病。

在台灣,第一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約佔所有糖尿病患的2%至3%,且多數發生在嬰幼兒及青少年時期,但也有可能發生在成年人。發生的原因主要是胰臟中,製造胰島素的β細胞受到自體免疫抗體,或其他不明原因破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需要終身注射胰島素來維持生命。除了胰島素以外,飲食、運動,預防急、慢性糖尿病合併症也相對重要。

臨床上,看到初發病的第一型糖尿病兒童、青少年,懵懂稚氣的表情,對此病了解有限,等到稍稍知道怎麼一回事,卻也充滿無奈且不願意被同儕發現,那種難過真不是一般外人可以切身了解的。父母通常不知已經責怪自己多少回,夜裡流過多少淚,再多的辛酸也都只能吞下肚,自己和孩子慢慢地摸索,定期到醫院回診,接受醫護團隊的幫忙,此時心理建設及重建自信心更是不容忽視。

其實只要是和第一型糖尿病兒童、青少年接觸的相關人員,無形中都可以給予很多關懷和幫助,建議家長應該清楚明白地讓學校班導師及同班同學了解糖尿病,並且了解有關糖尿病急性合併症中低血糖的緊急處理方式(詳見附表)。

100年前,尚無胰島素可供使用時,對於第一型糖尿病病童及其家屬而言,如同得到不治之症,必須挨餓,以致營養不良而死,現在有了各式各樣的胰島素治療後,關懷和支持,可以讓病童快樂、安全且健康地成長。

(本文作者為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主任、糖尿病衛教室護理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