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副食品吃得好 寶寶偏食機會少

2020/03/06 05:30

▲讓寶寶吃副食品,主要是讓寶寶1歲後能順利將固體食物成為主食。(照片提供/楊濟華)

文/楊濟華

▲讓寶寶嘗試新質地或食物時,需給予10-15次嘗試機會提高接受度。(照片提供/楊濟華)

寶寶4-6個月大就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副食品主要是讓寶寶1歲後,能順利將固體食物成為主食,且在營養素、熱量補充、咀嚼能力訓練及避免偏食上扮演很大角色。若寶寶的頸部可支持頭部、體重為出生體重兩倍、口腔有咀嚼動作、舌頭不會將食物頂出、總奶量一天超過1000ml、對大人食物感興趣,就可開始嘗試讓他吃副食品。

4-6個月大 就可以開始添加

◎給予副食品的原則

1歲前不給予蜂蜜,避免發生肉毒桿菌中毒;給予天然食物,盡量減少攝取加工品食物;避免調味太鹹;不要給予整顆的堅果,以免噎到。

◎優先補充維生素D及鐵豐富食物

母奶裡維生素D含量少,兒科醫學會建議,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400IU(國際單位)口服維他命D,人體需要的維生素D大部分是皮膚經由陽光照射合成而得,自然界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主要為鮭魚、鯖魚、沙丁魚等,香菇中也有少量。

寶寶6個月大對鐵的需要量明顯增加,母奶裡的鐵已不足需求,含鐵副食品可在4-6個月時開始添加。含鐵質豐富食物為紅莧菜、紅鳳菜、木耳、菠菜等蔬菜與牛肉、蛋黃、肝臟等,飯後可搭配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幫助含鐵食物吸收。

◎副食品質地

建議給予副食品的質地應從稀開始,也就是由流質、泥糊狀漸進調整為半流質、切碎、到軟質至固體食物。每個寶寶情況不同,有些寶寶一開始就不接受泥狀食物,要求和大人一樣吃餐桌上食物,可嘗試給予。

少量多樣化為原則,必須剪碎壓爛後給予,並觀察吞嚥狀況及是否過敏。目標1歲前進展為顆粒狀的食物,越晚調整,接受度會越低,1歲前嘗試多種不同食物,以達到均衡營養攝取,降低將來偏食機會。

適應新食物 需嘗試10-15次

給予新質地或食物時,需給予10-15次嘗試機會提高接受度,可先從寶寶喜歡吃的食物開始調整,如地瓜泥改成蒸軟小地瓜塊;將不能接受的新食物混在喜愛食物中,漸進增加量,幫助適應新質地與新食物,以獲得足夠且均衡的營養。

可藉由生長曲線觀察寶寶攝取熱量是否足夠,若生長曲線低於第3百分位或短時間內下降2個曲線區間時,需請醫師或營養師評估是否有攝取不足情形,若可維持在相同或漸進增加生長曲線,且活動量正常,就可維持目前飲食量。

(作者為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