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灣醫療報導獎 自由時報專題獲獎

2019/11/10 05:30

▲本報記者羅碧撰寫「認識思覺失調症」系列報導,榮獲台灣醫療報導獎。(記者吳亮儀攝)

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昨天頒發台灣醫療報導獎,本報記者羅碧撰寫「認識思覺失調症」系列報導,透過病友的親身經歷分享與醫師精闢解說,讓讀者對此病有更多的理解、包容與接納;報導不僅獲得廣大讀者共鳴,也贏得平面類佳作肯定。

思覺失調症 透過治療可康復

近年來「思覺失調症(原名「精神分裂症」)」議題屢屢躍上社會新聞版面,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但大多數人對於這項疾病的認識卻相當有限,甚至有極大偏見;加上早期的治療藥物副作用大,以致有不少患者諱疾忌醫。根據健保統計資料,台灣有12萬名思覺失調症患者,佔全台人口比約為0.5%,相較於全球統計的1%,仍有半數延誤就醫或中斷治療。

為了讓讀者對此病有更多認識及了解,本報《健康醫療版》去年9月4日至10月2日,推出「理解篇」、「治療篇」、「復健篇」、「工作篇」、「醫護篇」5篇報導,從5個不同面向,讓讀者了解「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可以治療且康復」的精神疾病。

每篇報導除了有病友簡述發病經過、疾病對身心的影響外,也感謝親友扶持、醫療人員鼓勵與協助,讓他們勇敢接受治療,並透過復健重燃生命熱情,甚至可以經過訓練後在康復之家工作,找回存在的喜悅,走過人生幽谷。

羅碧強調,本報長期關注國人健康議題,期待愈多人了解思覺失調症之後,愈能讓我們的社會「與善的距離不遠」,也希望藉由這個報導產生的微光,照亮病友,走出人生的幽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