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嗜睡影響工作 睡眠內視鏡揪病灶

2019/10/07 05:30

▲許哲綸醫師替患者做睡眠呼吸內視鏡檢查。 (照片提供/許哲綸)

文/許哲綸

▲晚上睡不好,影響白天的工作表現;圖為情境照。(照片提供/許哲綸)

40多歲邱先生在金融業擔任高階副總,工作繁忙及作息不正常,睡眠品質差,白天精神不濟使得工作表現大受影響。日前參加公司體檢,因有肥胖、高血壓等症狀,醫師考量上述睡眠狀況,建議轉至耳鼻喉科深入檢查,果然確診是「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惹的禍。

呼吸中止症惹禍 需對症手術

邱先生先嘗試睡覺時戴陽壓呼吸器,但因不適應,希望透過手術解決睡眠問題。但面對鼻中膈鼻道成型手術、無線溫控射頻軟顎及舌根手術、懸雍垂顎咽成型手術、舌根減積或懸吊手術、達文西舌根手術、正顎手術等五花八門手術方式,令他無所適從,也擔心僅接受生理睡眠檢查,無法真正對症下藥,很苦惱。

為解除患者疑慮,醫師建議他先採取「麻醉藥物誘導式睡眠呼吸內視鏡檢查」(睡眠內視鏡),找出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元兇,再評估合適手術。

睡眠內視鏡可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精準醫療」,是近年最能有效找出呼吸道阻塞部位的檢查技術,透過睡眠內視鏡檢查,清楚了解患者睡眠時呼吸道塌陷阻塞的確切位置,是上顎部、側咽壁、舌部或是會厭軟骨,再由醫師建議可改善症狀的手術方式。

傳統在診間進行的清醒內視鏡,因清醒時的生理狀況及肌肉張力,與睡眠情形大不相同,難以確認阻塞位置。而藉由睡眠內視鏡檢查,能避免更多無謂的手術,讓患者接受真正有助益的治療方式。

現行睡眠內視鏡的操作,需要麻醉科醫師協助,患者配戴自費型腦波監測儀器後,於理想麻醉深度下接受內視鏡檢查,由醫師對呼吸道各部位的阻塞狀況作評分,約30分鐘即可完成。研究指出,患者做完睡眠內視鏡檢查後,改變原本手術計畫的比例高達近8成。

不過睡眠內視鏡檢查無法取代多項睡眠檢查,建議民眾先接受睡眠呼吸檢查,評估用內科或外科治療,若確實需手術治療,可再進一步接受睡眠內視鏡檢查。

(作者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