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運動腳踝扭傷 當心韌帶也受傷

2019/08/30 05:30

▲民眾平時就要訓練腳踝肌力、運動前要先熱身;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PIXTA)

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

越來越多人從事慢跑、登山、健行等活動,一不小心可能扭傷。醫師指出,當腳踝扭傷時,體內許多韌帶可能也受傷,這時要保護關節免受二度傷害,並盡量維持關節正常活動度,才能讓關節恢復。

保護關節 免受二度傷害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丁睿宇表示,腳踝扭傷是最常見的運動傷害,醫學上扭傷指的是連接兩塊骨頭的韌帶遭受部分或是完全的撕裂傷,最常遭殃是腳踝外側的韌帶(尤其是連接距骨和腓骨的韌帶)。若是嚴重傷害,腳踝內側的韌帶也可能受傷。

丁睿宇建議,當穩定關節的韌帶受傷時,關節中其他韌帶也會暴露於危險中,這時一定要保護關節避免遭受二度傷害,如果發現沒辦法順暢跑步、跳躍、變換方向時,就應停止運動。過去有些人在腳扭傷時會打石膏固定,但研究發現,透過輕柔運動維持關節活動,可能更有幫助。例如,用腳趾在空中寫字,就是一項可以維持關節正常活動度的運動。

減少疼痛 可壓迫性包紮

至於扭傷後該如何減少疼痛,丁睿宇說,壓迫性包紮、抬高患肢等方式,都是有用且不會干擾組織復元的方式。有外國學者也建議,扭傷時應盡量避免冰敷、使用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等抗發炎治療,因為這可能干擾組織癒合、增加多餘的膠原蛋白合成。

丁睿宇建議民眾,平時就要訓練腳踝肌力、運動前要先熱身。關節扭傷後,也要參與復健活動,以加速恢復腳踝的肌力、活動度、關節本體覺。一般的腳踝扭傷,約會在一星期消腫、而且逐漸復元,但某些嚴重扭傷可能會往上影響到脛骨與腓骨的連結,若民眾發現腳踝扭傷一、二個星期都沒好,消腫很慢且無法走路,建議前往復健科求診。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