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本土首例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 男大生狂拉肚子20多天

2019/05/10 06:00

▲衛福部疾管署提醒,避免食用未煮熟的牛肉或豬肉等,以降低感染風險。(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國內首例「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為一名在南部念書的20多歲男大生,出現發燒、嘔吐等症狀,甚至狂拉肚子20多天,確診感染諾羅病毒與大腸桿菌O104,所幸經治療已出院。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該名男大生是外食族,大多到一般餐廳或夜市吃飯,但日前與女友到中部餐廳用餐後,開始出現發燒、嘔吐等症狀,經檢驗兩人均確診感染諾羅病毒,但男大生又檢出大腸桿菌O104,甚至腹瀉長達20多天。

飲食未檢出病原 無法確認感染源

莊人祥指出,衛生單位進一步採集與男大生同住者、共食者及廚工共35人的糞便檢體,均未檢出病原,另再採集男大生於感染前食用的牛肉、干貝、蝦子等34件食品檢體,也未檢出病原,因此尚無法確認其感染源。

莊人祥說明,我國將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納入法定傳染病以來,迄今共通報確診2例,首例為2001年8月確診的外籍男童,經調查發現,不排除可能於僑居地感染,今年確診的男大生則是首個本土病例。

莊人祥提及,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可經由接觸受感染的動物,食入受污染食物、飲水,或與患者直接接觸而感染;潛伏期約2至8天,感染初期症狀為水瀉、腹痛,病情惡化後會出現嚴重腹瀉及血便,成人會有腎衰竭、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小孩則有溶血性尿毒症候群,並可能導致長期洗腎或死亡。

莊人祥提醒,民眾應避免食用未煮熟的牛肉、豬肉等,或是飲用未經滅菌處理的乳品、果汁,且用餐前、上完廁所或接觸動物後,應使用肥皂徹底洗手,降低感染風險。

另外,食藥署日前公布,法國家樂福產製疑受大腸桿菌O26污染的「家福SAINT FELICIEN牛起司」,疾管署提醒,民眾如已購買相關產品且尚未食用完畢,應停止食用;已食用者若發生身體不適,應儘速就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