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血型不同 孝子捐肝救父

2019/05/03 06:00

▲林家兒子捐肝給父親,父子秀出愛的印記。(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林先生接受右肝移植,要接合新右肝大血管的動脈、靜脈和門靜脈。(記者蔡淑媛翻攝)

52歲林先生是母體垂直感染的B型肝炎帶原者,他的媽媽和哥哥分別在他20歲出頭時,因肝癌過世,而他在兩年內經歷6次肝癌復發,先後接受電燒、栓塞、切除左肝都難以控制病情。22歲的長子挺身捐肝,雖然父子血型不同但排斥性低,醫療團隊克服手術困難,成功完成肝移植。

昨天林先生感謝重生,兒子也說:「很高興能與父親同『肝』同苦,父子連心!」

林先生20歲捐血時,才發現罹患B型肝炎,定期追蹤到40歲時發現肝硬化、50歲罹患肝癌第二期,腫瘤多發性增生,遍布肝臟,最大有3公分大,兩年內接受2次電燒、4次栓塞治療,去年底切除左肝,並等待大愛肝移植,但肝癌持續復發。

移植60%、680克右肝

林先生育有3子,最小的才就讀小六,長子不忍爸爸受肝癌折磨,主動提議捐肝,但父子血型不同,分別為O型與A型,台中榮總一般外科主任鄭紹彬指出,兩人經配對評估血液的抗體排斥性較低,可不經血漿置換或服藥就能肝移植。

林先生今年2月接受兒子右肝60%、680克的肝臟移植,但他自己原本的肝臟因嚴重肝硬化和多次電燒、栓塞、切除左肝,肝組織及結構已遭嚴重破壞,且與橫膈膜、腸道嚴重沾黏,肝臟大血管也變得狹窄,增加換肝和縫合困難,手術醫師陳怡如歷經10小時成功完成,昨天林家父子出面感謝醫療團隊。林先生表示,預計年底就能重回工作崗位。

B肝患者務必定期追蹤

鄭紹彬表示,林先生的B肝病毒指數高,且肝癌多發性增生,若不換肝,一般存活約3年,5年復發率60%,換肝後可降到13%,生活品質大幅改善,但仍要持續服用抗病毒和抗排斥藥物。

台中榮總胃腸肝膽科醫師李騰裕表示,林先生的母親和哥哥因肝癌過世,姊妹也罹患B肝,家族的B型肝炎病毒性強,且他的病毒量大,肝病的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全都經歷了。

他提醒,B肝帶原者一定要定期追蹤,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B肝,因此有肝癌家族史,應檢查確認,如果B肝病毒量大、肝硬化、肝功能指數高,則要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可降低7成惡化風險;而民眾平常也要注意,若有小便黃、眼白黃、上腹痛和易疲倦徵兆,要儘速就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