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7旬嬤吃不下 側咽腫瘤作祟

2018/09/16 06:00

▲頭頸部電腦斷層側咽腫瘤顯像。(照片提供/方端仁)

文/方端仁

75歲劉老太太因為逐漸吞嚥困難超過3個月,至附近診所就醫,耳鼻喉科醫師發現一側扁桃腺腫大得非常厲害,但是老太太不痛,也沒發燒,不像是常見的扁桃腺炎,於是積極協助她轉診到醫學中心,接受進一步診治。

經過檢查發現,老太太並非扁桃腺腫大,而是更外側的側咽腫瘤,把扁桃腺向內推,導致劉老太太吞嚥困難。

側咽部位在頸部深處,是頭頸部重要血管和神經交通的位置,我們負責吞嚥的上括約肌包覆著這個區域。側咽部的疾病並不多,常見的是扁桃腺發炎引起的感染,因此發生於此的腫瘤很容易被忽略,也多半長得很大才會被發現。

側咽腫瘤的組織常源自唾液腺或神經組織,病理檢驗多半屬於良性腫瘤,因此多半生長緩慢,病患往往容易忽略,常常長得很大,出現明顯症狀時,才被診斷出來。

傳統摘除側咽腫瘤一定要切開頸部及下顎骨,分離神經、血管才有辦法取出。患者不只顏面頸部有傷疤,骨頭癒合也要花很長的時間,也使病人飲食恢復緩慢,還可能有嚴重併發症,是頭頸外科醫師最困難的手術之一。

微創手術免切開顏面

近年來由於機器手臂手術的進步,有經驗的手術醫師在內視鏡導引下,運用長而細的可彎曲手臂代替醫師的手指,能精細分離正常肌肉血管與腫瘤,往往可以經口腔內,把位於深側咽部的腫瘤完整取出,讓病人免於顏面切開。

和傳統手術相比,採用機器手臂手術,術後病人恢復更快,也較少併發症。由於這項新科技的發展,使得喉頭頸外科醫師能更有機會以微創的術式解決這個困難的疾病。

像劉老太太的側咽腫瘤直徑超過8公分,外形也呈現不規則,腫瘤從口腔幾乎頂到顱底,在醫師以機器手臂手術後,隔日即可進食流質飲食,不過5天就恢復了正常吞嚥,回家休養。

術後病理檢驗也證明屬於良性唾液腺腫瘤,無須再接受其他輔助治療。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教授)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