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善用喘息服務 病人好 長期照護者也好

2017/11/12 06:00

▲長期照顧者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資料照,記者鹿俊為攝)

文/王圓媛

一直記得一位已婚女病患就醫時表示,她的公公在一次的摔倒之後,大腿骨折,躺在床上已經快兩年;婆婆大中風後,也是終日臥床,兩人都需要鼻胃管灌食和專人照顧。

她和先生都是工廠生產線上作業員,還有一個孩子在念小學,患者本身有憂鬱傾向。有一次夫妻帶孩子一起來看診。當我在問診時,小朋友隨口說:「同學都有去學溜冰和瑜伽,但我什麼表演都不會,我可以學鋼琴嗎?我會很用功,一定可以彈得很好的。」患者馬上大哭:「都是我的錯,都是我不好,我應該多加班多賺一點,你就不會輸別人了。」

幾乎每幾日就會出現這類新聞,包括哥哥砍患精神疾病的妹妹、老公殺失智症老婆等案例。每次看到這類新聞時,我就開始擔心這些長期照顧者的心理問題。

其實長期照顧病人的人,更需要大家的重視。

因為患者罹患疾病的時間長,照顧者通常會出現累壞(burn-out)的狀況。他們看著病人痛苦地活著,自己幫不上太多忙,通常會出現情緒低落和自責的狀況。久而久之就會像新聞裡常出現照顧者帶著患者一起自殺…。

如果在照顧者心力交瘁、感到快要撐不下去,想要走上絕路前,若身旁有人可以幫忙就太好了,尤其是深陷憂鬱的人,更需要有人陪伴和傾聽。

很多人常以為要多鼓勵憂鬱症患者,講道理給他們聽,安慰他們,甚至認為自以為很了解他們。事實上,正確的方式是陪伴和傾聽,有時帶他們出去走走,陪他們做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反而可以幫助正在憂鬱的人。因為任何言語都有可能去激化潛在的反應,有時會適得其反。

另外,也可以適度地利用社會福利資源,像是喘息服務等,讓照顧者休息一下。其實要病人好,最好的方式就是照顧者的心靈也要健康,用正確的態度面對問題,或是尋求醫療協助。

(作者為乃榮醫院精神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