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腫瘤吃掉骨盆 3D模擬精準切除

2017/09/27 06:00

▲靠3D列印技術可印出患者的骨頭樣子,醫師可先模擬操作,熟悉狀況後再進行手術,可減少手術時間。(記者吳亮儀攝)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吳佳駿醫師說明骨釘固定在鋼板上。(記者吳亮儀攝)

1名57歲男性患者因右側骨盆疼痛到無法行走,就醫後竟發現右側骨盆腸骨出現巨大腫瘤,還吃掉了整個右側骨盆,若不動手術恐會破壞整體肢體行動。

▲骨科醫師示範將骨釘和鋼板模擬固定在骨盆模型上。(記者吳亮儀攝)

降低手術時間 減少出血量

三軍總醫院骨科主任吳佳駿說,骨盆手術是骨骼肌肉最困難的手術之一,因出血量大且範圍大,風險很高,但又一定得施作,不然腫瘤迅速增大後,會讓患者疼痛難忍,毫無生活品質。

骨盆是由左右兩側的髂骨(腸骨)、坐骨與恥骨組合而成,以及後面的薦椎和尾椎的椎體組成的圓盆狀結構,是人體結構學裡最複雜的部分。

三軍總醫院骨科部引進最新3D影像模擬及列印技術,率先應用於骨盆腫瘤切除病人,包括術前模擬腫瘤切除範圍及鋼板預先塑形,術中移除腫瘤後,再將先前已塑形的鋼板植入病患體內,除可更精準切除腫瘤外,大大減少手術時間及手術期間的出血量。

吳佳駿說,以前要開刀骨盆腫瘤時,術前只能以X光及電腦斷層掃描影像,判斷骨盆腫瘤的大小及位置,手術還得小心避開神經及血管,手術時間常可長達6小時,且出血量超過2000毫升,風險相當大。

吳佳駿說,透過3D列印的模型以實體模擬的方式,決定須切除腫瘤的範圍及之後鋼板最適合擺放的位置,預先將鋼板塑形到最佳曲度,進而做到模擬合適的鋼板固定,甚至可提供每支固定螺釘的長度。

恢復行走機率 增至8成

吳佳駿說,客製化的預先塑形鋼板能提供腫瘤病患手術中最適當的曲度、最佳的擺放位置、協助腫瘤移除,大大減少手術時間,並給予最佳的固定效果,大幅降低手術時間和減少大量出血風險,也提高恢復行走的機率,從2成提高到8成以上。

吳佳駿說,三總至今已利用3D列印技術治療8名骨盆腫瘤患者,未來可望推廣到其他腫瘤區域,造福更多骨骼肌肉系統疾病的患者。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