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精神醫療進步 思覺失調症住院率下降

2017/03/03 06:00

台大公衛學院昨日發表新研究。(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台大公衛學院昨發表最新研究指出,經由健保資料庫分析,1998年至2007年的10年之間,我國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發生率降幅高達48%,在盛行率維持約千分之3未改變的情況下,代表因為病情惡化而必須住院的病人日益減少,是國內精神醫療進步的象徵。

新光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江芝林為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在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陳為堅的指導下,利用健保資料庫探討我國思覺失調症患者首次住院發生率的歷年變遷。

江芝林指出,住院是一個病情嚴重度的指標,以思覺失調症來說,通常發病時間是17、18歲的青春期到20、30歲的青壯年,正值生產力時期,隨著每次發作,生活功能會逐漸降低,嚴重則出現自傷、傷人行為,或是門診已難以照護的程度,就會建議住院治療,估計每人每年直接及間接的社會支出至少約60萬元。

礙於檔案限制,研究時間從1998年至2007年,結果發現思覺失調症首次住院發生率從10萬分之35.6下降至10萬分之18.7;陳為堅更補充,早期思覺失調症患者門診診斷後,到住院的間隔約1.7年,後期則延長至2.7年,顯示醫療品質提高。

台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科名譽教授胡海國解釋,思覺失調症約7成屬於先天性的因素,造成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失調影響運作,另有3成則是在母親懷孕期間因為胚胎受到病毒感染,或是其他外力撞擊導致腦損傷等。

胡海國強調,早期患者會出現幻聽、人際關係敏感度變高的情形,例如別人多看自己一眼,就覺得被瞪,或是別人在罵人,也認為是影射自己,進而出現有人要害自己的念頭,提醒一開始患者本身會察覺身體不對勁,但若放任不理,時間一久,會認定自己的感覺都屬真實,甚至能夠說出一大篇道理來印證,屆時病識感降低,接受治療意願就會下降,呼籲把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江芝林也說,思覺失調症患者及早接受治療、獲得控制,仍有不少恢復正常生活的案例,因此不用擔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