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長期吃藥傷腎? 任意停用才危險!

2016/11/22 06:00

▲正確使用藥物,有助控制病情;圖為情境照。

文/王舒民

一名年約60歲的女病患同時罹患「三高(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平時飲食控制不佳,加上服藥順從極差,所以抽血報告都是「滿江紅」,每次總是花費很多的時間在生活飲食衛教上,但她總說已經盡力了。

提到藥物時,她也總是以「藥吃多了會傷腎」反駁,即使提醒她說腎臟科醫師不會加害她的腎臟,也開了慢性病的藥給她,但她每次回診卻仍然剩很多藥,除了浪費醫療資源外,對她的慢性病控制依舊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

藥物的代謝大多經由肝臟或腎臟,有時候腎功能不好,的確需要降低藥物的劑量,否則會有藥物濃度過量的風險;有些藥物會直接造成腎臟的負擔,長時間持續的使用會造成腎功能的損傷,導致蛋白尿或腎臟指數的上升,例如消炎止痛藥,短期服用會有不錯的止痛療效,但如果必須長時間使用,可能就需要定期檢測腎功能,以便及早發現小問題,避免惡化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至於慢性病的控制,像這位阿姨的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如果控制不好,日後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併發症,當然下游的器官包括心臟、中樞及末梢神經、腎臟等血液循環高的器官也會造成不可逆的變化。

雖然說藥物有不同的副作用,但是對於臟器本身卻極少有直接的傷害,而且在規律回診的過程中,臨床醫師會根據患者的抽血數值或是否有可能發生副作用等情形,調整劑量。

大部分患者在服用這些藥的過程中也不會有太大的不適,可說是優點遠大於缺點,如果只是擔心可能不會發生的副作用而選擇不去服用,等到後續的併發症發生,可就後悔莫及了。

慢性病之所以稱為慢性,是因為病程緩慢,雖然不太會有急性的症狀,卻會影響日後的器官功能,更會增加往後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若不控制好,中風、心肌梗塞或是洗腎的機率將大大增加。我們的目標不只是活得久,更要活得好,切忌不亂服藥,更不能自行停藥,如能將慢性病控制得宜,相信更能保持健康進而享受幸福人生。

(作者為台中舒民診所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