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防近視 看遠不看近

2006/11/22 06:00

文/梁智凱

生長在都市的小孩,因為視野受限,比較容易出現近視的情形,平時應多鼓勵孩子多接近大自然、從事戶外活動,並避免免高熱量、低營養的食物,才能預防近視的發生。

在大自然的環境裡,正常清晰的「看遠」視力可以幫助動物躲避禍害、找尋食物,確保種族的延續。相反的,若動物擁有會產生近視的基因,則會因為不容易尋找到食物或水源,以及無法及時躲避掠食者的攻擊而數目逐漸減少。因此理論上,在這樣的自然淘汰過程中,近視的基因應該逐漸減少。

然而最近數十年來,全球化的近視熱潮卻讓研究專家們傷透腦筋。以一九六九年對愛斯基摩人所做的驗光檢查為例,超過四十歲的人近視比率約一點五%,與非洲原始狩獵民族近視比率約零點四%至一點二%大致相同。但未滿四十歲者近視比率則劇增為五十一點四%。短短一代的時間,基因的頻率應不致有如此巨大的變動,因此環境的影響就成為研究的焦點。

在動物試驗裡,若將猴子關在視野被限制、無法看向遠方的籠子裡,過一陣子就會產生近視。老鼠出生後眼球遮蔽一段時間後,被遮蔽的眼睛會產生近視,而未遮蔽的眼睛則正常。證明了近視並非單純由基因決定,近視可以因為後天環境的影響而造成。

以台灣目前的環境,許多年輕的父母沒時間照顧幼兒,便委託電視機當保母。學童上完課後,就是參加才藝班、課輔班,都是在小範圍內使用眼睛;休閒活動不是閱讀、看電視,就是打電動或上網。

生長在現代水泥叢林的孩子們,視線根本無法望向遠方,都市的大環境擁擠,家庭的小環境也充滿了過度用眼的機會。

台灣絕大多數的學童近視導因於眼球前後直徑增長的結果。因為當眼球變長時,由於光學原理的關係,看近物眼睛所使用的調節力就不需要那麼多。久而久之眼球便發生不正常的生長,以適應周圍都是近物的環境。

換言之,學童近視是一種生活環境的壓力所造成的。家長給小朋友什麼樣的環境,就會大大影響孩子是否發生近視,與何時發生近視。所以不能單怪學童們近視不斷加深。實在是小朋友們的眼睛為了適應這個充滿近距離壓力的環境而變成近視眼。

既然學童的視覺壓力不斷存在,所以與眼科醫師密切合作,定期追蹤與長期控制才是面對近視這個文明病應有的態度。

父母平時應多鼓勵學童參加戶外活動,有機會親近大自然,讓眼睛自然放鬆活化,恢復它原本的機能。

飲食方面也要注意避免高熱量、低營養的食物,因為有學者認為,精煉的糖分與澱粉及高量的碳水化合物會引起血中胰島素的增加,可能使眼球生長過速而造成近視。

最重要的是,即使目前眼睛正常,也要定期接受眼科醫師檢查與建議、監測度數變化,預防近視發生。

(本文作者為桃園敏盛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