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茹素又吃生機飲食 退休師竟得直腸癌

2016/06/19 06:00

▲即使長期吃素,還是要定期檢查。(資料照)

文/張譽耀

李先生是一位退休老師,平常就很注意自己的飲食,但這兩個月以來排便不順暢,這兩天大便上竟沾有血絲!經大腸鏡檢查後,確診在離肛門口5公分的地方長了一顆腫瘤,也就是所謂的直腸癌。李先生簡直無法接受:「我都吃生機飲食!每天都去爬山運動,生活這麼規律,怎麼可能得直腸癌?」

李先生最後確診為第二期直腸癌,在接受了機器人手臂微創手術之後,目前只要定期追蹤,不需要接受化學治療。

其實像李先生這樣,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少吃紅肉、少吃含化學添加物的食品,固然減少大腸直腸癌發生的機會,但這並不代表完全不會得到大腸直腸癌。呼籲民眾還是要定期做相關檢查。

另外,如果發現罹患癌症也無須太過恐慌,現在的癌症治療,講求的是個人化醫療,可為每位病患量身訂作治療計畫,例如有些藥物可藉由基因檢測來預知效果;手術技術上來說更是如此,目前腹腔鏡微創手術已漸漸成為大腸直腸癌的標準手術;在直腸癌的病患身上,現在甚至有更精巧更細膩的機器人手臂手術,可提供選擇。

以李先生所罹患的直腸癌來說,因為中低位的直腸手術對傳統腹腔鏡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度,所以這類手術適合選擇機器人手臂進行。因為機器人手臂手術不僅降低了手術的複雜度,高解析度的內視鏡鏡頭可讓外科醫師看得更清楚、更仔細,減少了對於其他組織的傷害。

最重要的是,機器人手臂手術也大幅減少了部分男性病患在直腸癌術後產生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礙。

然而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機器人手臂手術,建議民眾如要獲知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還是要與醫師討論,並請醫師評估。不過,預防重於治療,千萬要記得定期接受癌症篩檢。

◎三種手術方式比較:

●傳統開腹式手術:傷口較大,術後疼痛明顯,恢復時間較長,住院時間較長,對組織破壞大,適用於右側大腸、左側大腸及直腸。

●腹腔鏡手術:傷口較小,疼痛不明顯,術後恢復時間較快,住院時間短,對組織破壞小,適用於右側大腸、左側大腸及直腸。

●機器人手臂手術:傷口小,疼痛不明顯,術後恢復時間較快,住院時間短,對組織破壞更小,適用於右側大腸、左側大腸及直腸,尤其是對直腸腫瘤患者的術後復元幫助較大。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