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不婚不生、快樂一生? 專家籲做「情涯規劃」

2024/06/07 12:04

國民健康署推出「人生大事旅行手札」。(記者林志怡攝)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年輕人工作與生活壓力爆棚,不少人相信「不婚不生,快樂一生」,認為自己把日子過好最重要,但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高松景提醒,生與不生孩子,都是正確的選擇,只是下判斷的時候,一定要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做這樣的決定,尤其生育有其最合適的年齡,進行生涯規劃的時候,務必把生育等「情涯規劃」一併納入。

台灣少子化問題日漸嚴重,許多年輕人認為,生養孩子的經濟負擔與壓力太過沉重,因此生育意願低落。高松景指出,學校在引導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時,往往更偏向於「職涯規劃」,著眼於升學、工作等面向,卻極度缺乏「情涯規劃」,包括未來對於情感、生育的想法。

高松景說,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不可能一切都按著預想好的軌跡發展,但「做規劃」是為了先在心裡預演過、有初步的藍圖,不要遇到事情才倉促判斷,尤其生育有其最佳年齡,學生在進行生涯規劃的時候,就應該先思考過、並清楚這樣的限制。

此外,高松景提到,除了要不要生、想不想生之外,很重要的是「跟誰生」,這方面則與「愛情學」有關,性教育本質上是「愛」的教育,除生理知識外,也應納入生育概念,並讓學生了解愛情分為愛苗滋生、浪漫期、衝突期、整合期、承諾期等多個階段,逐一突破每個關卡的課題,才能長久走下去。

高松景也強調,在了解生育的觀念之後,「不論生與不生,都是正確的選擇」,教育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學生知道這個過程,並有選擇的概念與依據」,讓年輕人不會對生育感到茫然無知,甚至因為不了解而直接放棄生育的可能性。

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則表示,該署針對高中生、大學生推出「人生大事旅行手札」,以輕鬆且淺顯易懂的圖像方式,解釋生育相關概念與初步的情感理論,希望年輕人及早在人生規劃中納入愛情與婚姻觀念,未來會與教育部合作,透過學校衛生相關會議推廣,一般民眾也可以通過網路下載電子版閱讀。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