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腸炎好發者易罹癌 醫師籲定期篩檢揪癌兆

2022/08/23 13:34

藝人余苑綺罹患直腸癌逝世,醫界針對青壯族腸道問題,呼籲應格外重視,尤其經常性出現消化道等慢性發炎疾病者,恐增加罹癌風險,更要「定期篩檢」,才能盡早揪出癌兆。(門諾醫院提供)

藝人余苑綺罹患直腸癌逝世,醫界針對青壯族腸道問題,呼籲應格外重視,尤其經常性出現消化道等慢性發炎疾病者,恐增加罹癌風險,更要「定期篩檢」,才能盡早揪出癌兆。(門諾醫院提供)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藝人余苑綺罹患直腸癌逝世,醫界針對青壯族腸道問題,呼籲應格外重視,尤其經常性出現消化道等慢性發炎疾病者,恐增加罹癌風險,更要「定期篩檢」,才能盡早揪出癌兆。門諾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戎伯岩說,大腸癌已有年輕化趨勢,民眾不可不慎。

「身體感覺好好的,為什麼要做檢查?」戎伯岩說,癌症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悄悄上身都不自知,等到感覺不對勁就醫,病程多半進入晚期,有名50歲病患如廁時,發現血便及糞便形狀變細等症狀,認為是痔瘡導致而不在意,後來因出血持續,在醫生及家人苦勸下,接受大腸鏡檢查。

他說,檢查後意外發現大腸有扁平型息肉,且經診斷為第1期升結腸癌,所幸手術切除後不用化療,只要定期追蹤即可,讓病患慶幸還好有做大腸鏡,才能及時發現病灶。

門諾指出,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也會增加大腸癌機率,特別是「全大腸型發炎」的潰瘍性結腸炎,若染病超過15年,發生大腸癌機率是一般人2倍,且每隔5年危險性會倍增。建議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10年以上患者,每年接受大腸鏡檢查,同時還要注意淋巴癌等其他癌症。

醫界研究,大腸癌早期幾乎無症狀,通常出現血便、解便習慣與糞便形狀改變、體重減輕、腹部疼痛、腸道阻塞、體力變差等症狀,多已是晚期表現;罹患大腸癌第1期、第2期的5年存活率超過7成,第3期雖因淋巴結轉移,但5年存活率仍有5成以上,愈早發現治療率愈高。

門諾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戎伯岩提及,大腸癌已有年輕化趨勢,民眾不可不慎。(門諾醫院提供)

門諾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戎伯岩提及,大腸癌已有年輕化趨勢,民眾不可不慎。(門諾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