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丹麥研究:父母患第1型糖尿病恐影響兒女考試成績

2022/05/01 18:04

美國業者為第1型糖尿病患推出的胰島素注射套件。(路透)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最新發表在《PLOS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親生父母中任一人患第一型糖尿病,兒童的認知發展都可能受到影響。這項研究首次表明,父母患有第1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與孩子學習成績較差有關,而不是與母親在胎兒發育期間的高血糖有關。

此前,妊娠期糖尿病對其子女認知功能的影響已被廣泛研究。如果母體過高的葡萄糖穿過胎盤輸送給胎兒,會影響其發育,也會影響嬰兒時期的大腦發育。幾乎沒有證據表明不同的糖尿病亞型以及父親患有第1型糖尿病對子女的影響。

據外媒《每日科學》(ScienceDaily)報導,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科學家員認為,他們的研究證明,父母任意一方患有第1型糖尿病均與子女考試成績較低有關。

研究人員獲取了丹麥公立學校62萬2073名6-18歲兒童7年時間裡的成績數據,包括其3年級和6年級的數學考試成績,以及2年級、4年級、6年級和8年級的閱讀成績。在這些兒童的母親中,有2144人患有第1型糖尿病;父親中則有3474人患有第1型糖尿病。

此外,還有61萬6455名來自背景人口(用於計算所有人的統計平均值)的兒童。研究發現,母親和父親患有第1型糖尿病的孩子的平均成績得分,分別為54.2和54.4,而背景人口兒童的平均得分為56.4。

研究小組得出結論,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等嚴重慢性疾病,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第1型糖尿病常發生在兒童與青少年,但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主要病理變化因胰臟幾乎無法製造胰島素,使身體細胞無法利用葡萄糖換成能量,導致血糖濃度升高必須要靠「施打」人工胰島素來治療。

第2型糖尿病則是最常見的糖尿病型態,通常是因為某些身體狀況像是肥胖,而導致「胰島素阻抗」,也就是身體有分泌胰島素,胰島素卻無法發揮作用,導致身體處在高血糖狀態。

因為兩種糖尿病的發生原因不同,所以患者的課題也不相同。簡單總結,第1型糖尿病最需要注意的是「飲食」,第2型糖尿病則是「體重」。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