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忽略控糖的重要 國中生鬼門關前走一遭

2022/03/21 14:22

13歲女國中生罹患糖尿病卻未配合治療,日前在家意識不清、呼吸喘,被家人發現緊急送急診就醫,(豐原醫院提供)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台中市神岡區一名13歲國中羅姓女學生,去年學校健康檢查時發現血糖過高,學校轉介到豐原醫院檢查,確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醫師開立口服及注射用降血糖藥物控制,女學生無法接受自己罹患糖尿病,不願意配合藥物治療,自行停藥,日前在家意識不清、呼吸喘,被家人發現緊急送急診就醫,經測量血糖值高達609(mg/dl),足足比正常值多了近6倍,經在加護病房治療才挽回一命。

豐原醫院表示,羅女經檢驗糖化血色素高達15.7%,顯示出病人過去血糖控制情形都很糟糕,經詢問發現羅女媽媽就有家族遺傳性的糖尿病,且三姐也患有糖尿病沒積極治療,只有飲食控制跟大量飲水,致影響羅女對於疾病的認識度不足,也直接讓病人確診後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而引發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命懸一線。

兒科資深劉護理師表示,近年來發現兒科病人罹患糖尿病的情形大增,主要也因飲食型態改變、遺傳、母親孕期有妊娠糖尿病、肥胖等因素。尤其個案正處於青少年時期,會因為擔心同儕目光而影響後續的治療情形。若血糖控制差則會影響傷口及皮膚狀況,從照護過程發現個案的個人基本衛生也是處於比較弱勢的情形,身上也有一些不明的膿皰,甚至私密部位的異味、發炎情況確實也嚴重許多,但慶幸個案經過溝通與治療後,能積極配合控制血糖,趨於穩定。

國健局統計台灣糖尿病人口將突破230萬大關,比率節節攀升,影響國人血糖控制的主要因素是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醫師本身也是糖尿病患者,他表示罹患糖尿病後要更有恆心、毅力去控制及學習如何與疾病共處。

豐原醫院兒科林聖哲醫師說:「糖尿病治療除了醫療端的處置之外,更需要患者的自我調適跟飲食控制。」針對返家之後的飲食選擇跟血糖的控制仍需注意及調整。兒科馬志豪主任表示,「兒童罹患第一型糖尿病,通常是三多一少的表現,吃多、喝多、尿多及體重下降,如果有明顯腹痛、嗜睡、呼吸深快等情況就必須注意,這類型的患者通常是胰島素缺乏,需要長期使用胰島素注射,只要控制得當,生活也可以跟一般人一樣無異。」

小兒加護病房護理長吳嘉玲指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個案,家庭支持度是很重要的,因為罹病年齡層不均,而且依照生長發育的情形,每個年齡層的孩子應該注意的都不同,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醫師、護理師、營養師、個管師,甚至心理師的介入,這個個案比較特別的是家中也有糖尿病患者,卻沒有做好罹病後的控制。而在本院治療時,我們能給個案的團隊支持照護是很足夠的,所以建議罹患糖尿病的患者不要諱疾忌醫,由醫療端給予的治療跟整個團隊的介入,可以讓疾病控制得當,才能跟疾病共存。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