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年女重訓後右膝劇痛 原來是膝部皺襞作祟

2020/06/09 18:19

成大醫院骨科部主任張志偉醫師指膝部皺襞症候若嚴重惡化,需要手術處理。(記者王俊忠翻攝)

成大醫院骨科部主任張志偉醫師指膝部皺襞症候若嚴重惡化,需要手術處理。(記者王俊忠翻攝)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49歲周女因長期不滿自己體態,一年前開始健身,一次重訓時右膝突然劇痛,後續病情嚴重到舉步維艱、無法行走。她到診所就診被告知是膝關節退化發炎,但相關治療未能改善,因身體重心轉移到左側,左膝也開始疼痛,後來求診於成大醫院骨科,診斷是膝部皺襞症候群,排除嚴重關節退化問題,依過去治療時程與反應,建議以膝關節內視鏡手術治療。

患者歷經30分鐘皺襞與周遭發炎滑膜清除手術後,當天關節活動程度就獲得大幅改善,也能獨立下床行走,並於隔天出院,術後2週回診拆線追蹤,患者已回復過去正常走路及日常生活狀況,完全無需再用止痛藥來緩解疼痛。

成大醫院骨科部主任張志偉說明,膝關節皺襞是指胎兒發育時在關節間隔融合不完全所遺留下形如帶狀的滑囊皺襞,發生率約50-70%。依發生位置不同,可分為髕骨上方、關節內側、髕骨下方與關節外側等4處,其中,以關節內側滑膜皺襞因活動時會產生髕股關節間的夾擊,最易引起臨床症狀。

產生病變增厚的內側皺襞。(記者王俊忠翻攝)

產生病變增厚的內側皺襞。(記者王俊忠翻攝)

急性皺襞症候群 臨床症狀表現多樣

張志偉說,雖然皺襞結構出生時即具有,但症狀少見於兒童與青少年,可能與兒少本身組織受損修復能力較佳有關,到了20幾歲以後的成人甚至中老年人,症狀才逐漸出現,常見於膝部長期反覆過度使用或突發受傷者,有增厚發炎病變,甚至引起膝關節退化或軟骨受傷的併發症,臨床症狀表現多樣,除膝部深層酸脹疼痛外,有時伴隨關節周邊局部腫熱,活動時有喀嚓聲及類似關節卡鎖無力感,嚴重影響生活,搞得病患苦不堪言。

張志偉表示,通常剛發生的急性皺襞症候群時,會考慮休息、減少刺激活動量、冷敷與消炎藥等保守治療,以減少滑膜發炎及降低發炎程度,一般年輕患者對保守治療反應較佳。但對於症狀較嚴重、而對保守治療反應不佳、反覆發生或病史超過6個月以上情況,會建議在膝關節內低劑量類固醇注射若無效後,以關節鏡微創手術清除皺襞及周邊發炎滑膜。

不過,張志偉強調,並非所有膝關節疼痛失能與活動限制都能逕以膝內皺襞症候做解釋與處理,仍需經醫師做詳細評估、專業判斷與患者討論,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

膝關節皺襞發生的位置。(記者王俊忠翻翻攝)

膝關節皺襞發生的位置。(記者王俊忠翻翻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