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12週大就發現…罕見腹裂兒撐到35週剖腹產救命

2019/04/11 15:02

新竹縣竹北市東元綜合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吳瓊惠秀出去年接生小女嬰在超音波下看到的腹裂狀況。(圖由東元綜合醫院提供)

[記者黃美珠/竹北報導]新生兒一出生,小肚子上竟有個3公分的破洞,近一半的腸子、胃、膀胱等腹腔臟器都裸露在外!這個女寶寶以這樣罕見的姿態呱呱墜地,所幸竹北東元綜合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吳瓊惠早在她仍是12週大胎兒時就已掌握,透過住院安胎、不斷的觀察與胎兒監測,在她活動力明顯力變差、母體羊水變多,外露的腸子可能發生阻塞甚至細菌感染後,於35週搶先把她剖腹產下,再用外科手術將臟器塞回腹腔、縫合,現已是半歲大的健康可愛寶寶。

圖中白色箭頭處就是超音波底下顯現的外露腸子等內臟。(圖由東元綜合醫院提供)

東元綜合醫院表示,腹裂的新生兒過去很容易就被放棄,但是這名小女娃的父母卻給她滿滿的愛。這也是該院開院25年來碰到的第2例。

小女嬰剖腹產下後腹裂的狀況。(圖由東元綜合醫院提供)

該院表示,國內外腹裂的新生兒真的不多見,發生原因迄今不明,雖有一說指可能跟媽媽本身有吸菸、喝酒的習慣有關,但未獲完全肯定,所以仍難以預防。不過只要排除是染色體異常導致,這類的嬰兒日後的生長發育與智力和一般人是一樣的。換言之,懷孕期間的定期產檢非常重要。

該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吳瓊惠去年3月,在幫1名妊娠12週的外配媽媽做例行產檢中發現,之前檢查一切正常的胎兒竟有「腹裂」,僅僅4、5公分長的身軀,腸壁居然有約0.5公分的缺陷,導致腸子從腹部洞口擠出體外浸泡在羊水腔內。

所幸孕婦每次產檢的血液和尿液報告都顯示母、女都沒有細菌感染狀況,吳瓊惠因此制定一系列的產檢規劃,包括羊膜穿刺、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等,嚴密監測胎兒發育跟母、胎健康,並在寶寶7個月大左右安排母親住院安胎,以確保懷孕末期安全。

最後終於在35週時,因為寶寶的活動力明顯下降、母體羊水變多。經會診兒科部部長王昱程後決定「動手」迎接這個特別的小女嬰。

院方表示,這個女娃出生時腹部有1個約3公分的破洞,將近一半的腸子、胃、膀胱等內臟器官外露在體外。

經緊急手術處理、修補後,住院20天就健康出院,後續持續回院追蹤也都一切正常,現在只要依接種疫苗的時序回院報到即可。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