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病》使用電鋸致肌腱斷裂 術後沾粘連筷子也無法拿

2018/03/13 12:32

長庚醫院召開記者會說明研發新產物。(圖由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從事水電技師的林先生,某次使用電鋸意外導致左手4指神經、血管、肌腱斷裂,經緊急手術將神經、血管及肌腱重新接合後,傷口順利癒合,但術後都快3個月了,即使他忍著疼痛努力復健,手指仍因肌腱沾粘而非常僵硬,無法完全握拳,也無法拿筷子吃飯,直到進一步接受肌腱鬆解與關節鬆解的二次手術後,終於獲得改善、重回職場。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周邦昀表示,臨床上肌腱沾粘並不罕見,主要可能發生在創傷性肌腱斷裂,或是無傷口的封閉式手部骨折、燒燙傷,影響活動度。

周邦昀指出,單一肌腱或單一骨折不見得會發生肌腱沾粘,但複雜性傷害,或是多指傷害、多處骨折,往往因為受傷後肢體的腫脹或疼痛,導致難以配合復健,進而繼發肌腱沾粘,建議沾粘後若經歷復健3個月以上仍進步有限,可以手術鬆解。

周邦昀說明,創傷後肌腱沾粘常見於青、壯年,衍生的工時損失與醫療復健花費,對患者及其家庭是一大負擔,也增加社會成本。若能在接合肌腱或手部手術時,有生醫材料減少後續發生沾粘的風險,國外研究發現,將可減少需要二次手術的負擔,並縮短復健時間,重返職場約3至6個月,因此長庚醫療團隊進一步研發溫敏感性抗沾粘水膠。

周邦昀解釋,溫敏感性抗沾粘水膠運用於手術上,注射時溫度較低為液態,進入手術部位後受到較室溫高的體溫作用後則轉為半固態,因此能完整包覆於肌腱周圍,較傳統液態水膠多流至肌腱底下不同,可望造福更多肌腱損傷的患者,正在申請國內外多項專利中。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