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2-10 10:25

    拜年社交活動一堆好心煩 心理專家教調適3步驟

    過年除了得返鄉探親,也常可能被家人要求一同出門拜年,面對只有點頭之交的各類親友,卻得被從頭到腳「打破砂鍋問到底」,常令人感到全身不舒服,要如何調適及紓緩,心理專家分享,首先衡量每場拜年活動必要性,若必須參加就訂出計畫並嚴格執行,最後再留給自己一點自由的時間緩解;對於難以啟齒問題,則採取轉移話題方式。

  • 2024-02-08 15:12

    呼吸道傳染病激增 新北春節開設特別門診

    近來寒流來襲、氣溫驟降,是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醫院門、急診或診所都湧入大量病患,加上春節期間南來北往頻繁,恐提高呼吸道疾病傳播風險。新北市從初一到初三(2月10日至12日)轄內醫院增設「呼吸道傳染病特別門診」,兼顧病人安全,確保急重症醫療量能及品質。

  • 2024-02-07 14:53

    健康網》春節恐與寒冷共度 醫師7招助你健康過年

    葉立斌/核稿編輯除夕即將到來,中央氣象署預測,受到大陸冷氣團、華南雲雨區影響,小年夜到除夕濕冷;初一到初三轉為乾冷,初四到初五冷氣團減弱,各地明顯回暖。而最冷時間點為除夕到大年初一。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分享7個方法,助讀者健康度假。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表示,在寒冷的

  • 2024-01-05 05:30

    健康生活 揮別長新冠症候群

    COVID感染後症候群,又稱「長新冠(long COVID)症候群」,指的是感染COVID-19康復後仍有後遺症。這些症狀可能持續好幾週、月,甚至更久。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調查顯示,約1/4的美國成年人在感染COVID-19後,出現了中長期的症狀。大約5%的人因此生活受影響,1.5%的

  • 2023-12-06 11:13

    健康網》天然雌激素幫助減緩更年期!醫教6自我照護法

    葉立斌/核稿編輯更年期是一種自然老化過程,婦產科醫師陳緒鵬表示,更年期會出現月經異常、熱潮紅、骨質疏鬆、陰道尿道表皮萎縮、情緒不穩定等情況,約從40歲開始至60歲。自我照護方面可多安排旅行、適度運動、洋蔥式穿搭,多吃山藥、馬鈴薯、豆製品等含天然激素食物,並保持陰道部清潔乾爽,避免感染,若不適症狀嚴重

  • 2023-11-24 05:30

    失智症10大警訊 切勿忽視

    70歲的阿英高中畢業後,曾工作過一段時間,婚後則是專職家庭主婦,很會做飯,買菜時,很會殺價,自己帶小孩,家裡有拜拜的習慣;當阿嬤之後,偶而也需要照顧孫子,沒有照顧孫子時,則會去找鄰居去寺廟拜拜,也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和有社交活動。然而,今年過年後,阿英的狀況變得有一些不一樣,有時她會忘記跟鄰居約好去寺廟

  • 2023-10-03 14:25

    健康網》3年沒生病!小四童近期生病頻率飆高 醫見原因直搖頭

    「我們有可能養出完全不生病的小孩?」小兒科醫師陳木榮就分享,近期遇到1名小四學童就診,仔細看過往病歷,發現3年前孩子生病頻率超高,接下來卻有「3年空白時期」於該診所完全無病歷紀錄,經追問後才得知,孩子在面臨疫情3年間勤洗手、戴口罩、斷絕所有社交活動「完全沒生病」,卻造成解封後幾乎沒抵抗力,現在生病頻

  • 2023-09-20 05:30

    童不說話誤為發展遲緩 聽能復健重拾聽語能力

    小文(化名)從小沈浸在自己的世界,不太與人互動,3歲前做了許多治療,依舊無法有理解性或表達性的語言出現,本以為是發展遲緩,最後才發現是因為OTOF基因缺陷,造成遺傳性聽損,所幸家人把握0-6歲的語言黃金治療期,帶小文接受聽覺輔具矯正,以及聽能復健治療,漸漸地,小文重拾如一般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更容

  • 2023-09-12 19:36

    健康網》梁朝偉返港社恐發作? 醫建議視焦慮為自然情緒而非枷鎖

    現年61歲的影帝梁朝偉曾拍片親認患社交恐懼症(社恐)多年,日前剛拿下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金獅獎,8日風光回到香港受到熱烈歡迎,不料,疑是想躲記者,被虧是社恐發作。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表示,社恐會令患者感到十分氣餒,如果能及早診斷、完整治療與詳細追蹤,可避免衍伸出許多社會問題,建議患者將焦慮視為自然的情

  • 2023-08-21 15:56

    猴痘不要來!7夕激情炒飯 這動作要做

    明天是農曆七夕情,情人相處濃情蜜意時,很容易發生激情的性行為。彰化縣衛生局貼心提醒大家,嘿咻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國內已有本土案例的猴痘疫情傳出,建議同性交往的情侶們和曾有過不安全性行為的民眾,最好能接種猴痘疫苗,提高自我保護力。

  • 2023-08-19 05:30

    85歲爺爺「規律生活」 打造「成功老化」典範

    在臨床上常發現很多長輩在退休之後,身體迅速退化,連帶的精神狀態也變得不好;相對的,也有長輩將生理及心理狀態都維持得很好,邁向「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eing)。獨居的陳爺爺每天生活規律,身體無大恙,外人都看不出他已高齡85歲,問他「成功老化」的關鍵,他笑著說,「或許是規律生活吧」!

  • 2023-07-17 20:13

    基隆第9處失智照顧據點成立 衛生局長:持續增設據點照顧失智者

    「基智憶起玩學堂-安泰樂齡站」今天(17日)舉行揭牌典禮,在基隆市政府及民間攜手下,基隆市第9處失智照顧據點成立;基隆市衛生局長張賢政表示,根據台灣失智症盛行率調查,推估基隆市約有5000位失智者,市府期盼透過失智照顧據點服務,建立有愛的失智友善社區,給予失智者及照顧者支持的力量。

  • 2022-07-28 17:18

    健康網》怕得失智症? 研究:可靠這些飲食、活動降低風險

    面對高齡化社會,年長者的生活型態及飲食挑選越顯重要。最近有2項研究指出,經常運動、參與社交活動,且多吃天然、未加工的食物等,有助於降低失智症風險,此研究刊登在國外知名期刊《神經病學》(Neurology)。《CNN》報導,研究分析了英國生物樣本庫內50萬人,並追蹤約11年的數據發現,頻繁運動的人罹患

  • 2020-02-23 05:30

    癌因性疲累 「妥善規劃」體力免耗損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於2017年定義癌因性疲累,是癌症病人最常面臨的症狀;病人會感到明顯的疲累、缺少活力或需要增加休息,與近期活動不成比例,例如全身虛弱、沉重。平常習慣做的事都變得乏味而不想去做,睡醒還是覺得疲累。●多節省能量:不要在疲累時,做需消耗體力的活動,如煮菜、打掃、洗澡,若堅持執行,可能

  • 2018-04-29 06:00

    《健康聚寶盆》遠離失智症 別讓大腦太閒

    俗話說:「年紀大,機器壞」,對於許多銀髮族來說,記憶力衰退、反應變遲鈍是常見的現象。原則上,這是自然老化的過程,但在某些情形下也可能是輕度認知障礙,雖不影響生活,但未來容易發展為失智症。刺激心智活動 有保護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一份前陣子發表在世界醫學權威雜誌《美國醫學會期刊—神經學》(JA

  • 2017-02-05 06:00

    《健康聚寶盆》老來常社交活動 可延緩機能退化

    人口老化已是全球趨勢,如何能「成功老化」儼然成為許多銀髮族關心的議題。畢竟平均壽命雖逐年增加,但邁入老年後若處於失能的狀態,除自己難過外,往往也造成家人的負擔。北歐的芬蘭是高齡化社會,其政府長照單位倡導的目標:「臨終前兩週才臥床。」備受各國推崇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