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童不說話誤為發展遲緩 聽能復健重拾聽語能力

2023/09/20 05:30

▲家長可以透過幫孩子換尿布等互動過程,觀察孩子是否對聲音有反應,有無眼神接觸等,了解孩子的聽語能力;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張玉琳

小文(化名)從小沈浸在自己的世界,不太與人互動,3歲前做了許多治療,依舊無法有理解性或表達性的語言出現,本以為是發展遲緩,最後才發現是因為OTOF基因缺陷,造成遺傳性聽損,所幸家人把握0-6歲的語言黃金治療期,帶小文接受聽覺輔具矯正,以及聽能復健治療,漸漸地,小文重拾如一般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更容易融入社交活動。

兒童聽損的早期發現及診斷,有時不太容易,如小文的案例,臨床上更是罕見。OTOF基因位於第2對染色體短臂上,它所製造的蛋白質otoferlin,主要分布於內耳的內毛細胞。當這個基因發生變異時,可能會影響聽覺突觸的傳遞,進而導致聽神經病變,而引起先天性中度至重度的聽損。然而,這種聽損在耳聲傳射檢查(OAE)結果中可能呈現正常,因此,需要與其他檢測方法進行比對,並由經驗豐富的醫療專業人員進行評估,才能發現這種情況。

台灣新生兒聽力篩檢的執行、轉介及追蹤程序已建構相當完整且成效卓越。為了及早發現先天性聽損,以確保早期診斷、早療服務介入讓聽損兒能有正常的口語發展,通常在嬰兒出生後24-60小時進行篩檢,然而即使有全面性聽篩,仍有少數案例無法在出生時發現聽損,包括遲發型聽損(如感染、遺傳、藥物和噪音暴露等)、後天性聽損(如耳部感染、外傷或其他醫療問題)和篩檢限制造成。

▲患者接受語言治療。(照片提供/張玉琳)

把握0-6歲語言黃金治療期 聽能輔具介入降低障礙程度

◎家長可以透過下列方式關注孩子的聽力及語言發展:

●反應聲音:正常聽力新生兒會對突然出現或大聲的聲音有略微驚跳與抖動表現。

●尋找聲源:4-6個月大的新生兒通常會開始出現較明顯尋找聲音來源的轉頭動作。

●眼神接觸:與嬰幼兒互動時,觀察他們是否能建立眼神接觸。

●語言發展:隨著年齡增長,觀察嬰兒是否開始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並對您的說話給予聲音、表情或肢體回應。

●對聲音感到興趣:留意嬰兒是否對不同類型的聲音感到興趣。

●達到發展里程碑:比對孩子的表現,是否與該年齡在聽力、語言以及認知能力的里程碑一致。

提醒家長,若擔心孩子的聽力和語言發展,應立即尋求醫療的協助,通過詳細的檢查與評估,確定是否有聽力損失或其他發展問題。若確認聽損應先進行聽力評估,透過聽能輔具介入,並持續進行聽能復健,把握兒童發展關鍵期,將能有效降低障礙程度,幫助孩子具備同齡兒童的語言、認知、溝通及社交互動發展能力,讓孩子學習不落人後。

(作者為台灣小蝸牛聽語障礙關懷協會語言治療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