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改善口吃者的生活環境
輕鬆說話 溝通沒距離

2006/08/17 06:00

文/曾鳳菊

長久以來,口吃被認為有家族遺傳。一項美國的研究顯示,約有廿%至七十四%的家族中,不只一人有口吃的問題。但由於有些家族史,可能被忽略,而口吃的變異性又很大,其診斷不是由專業人士判別,所以信度和效度可能被打折扣。

不過,隨著研究技術的改進,針對家族族譜(例如口吃者的核心家庭和延伸家庭的祖父母輩、姑姑、舅舅和表兄姊弟妹等),研究人員親自調查、評估,並運用複雜的電腦程式。

伊利諾州大學的口吃研究團隊發現,不僅口吃有家族遺傳,連口吃的發展也有明顯遺傳成分,也就是說,幼兒口吃的發展和家族有慢性口吃者可能有相同模式。換句話說,如果幼兒口吃在三年內消失,其家族史也比較少有慢性口吃者。

另針對澳洲三千多對雙胞胎的研究,在六十四%的回函中,五十對同性別同卵雙胞胎中有十對(廿%),卅七對異卵雙胞胎中有二對(五點四%),報告有口吃的症狀。所以口吃的表現上,同卵比異卵有更高的一致性。

在千禧年,Co x已經發現一、三、五、九、十三和十五對基因與口吃是有連鎖;在二○○四年 Shugart等人發現,在第十八對基因;二○○五年Riaz等人利用巴基斯坦地區的口吃家族,發現在第十二對基因有強力的關聯。

在伊利諾州的團隊研究範圍包括美國、瑞典和以色列三個地區,找出廣泛的口吃者(包括仍持續和已經復原的),有中度的連鎖基因是在第九對,男性最強連鎖的是在第七對基因,女性則在第廿一對。但由於慢性疾病或癌症常常是多因子疾病,因此遺傳模式不同,加上家族間的遺傳模式也常常不同,誤差率會較大。

總之,口吃的家族遺傳研究,從簡單的行為觀察到搜尋特定基因,雖然現在還無法說是哪個基因與口吃有關,但是環境因素在口吃的發展上,仍是一個顯著和一致性的關聯。

所以有幼兒口吃的父母和慢性口吃者,也許無法改變基因。但是,可以改善環境,減少說話壓力、輕鬆說話,仍可以成為一名快樂和有效率的溝通者。

(本文作者為新光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