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不知腳傷已釀感染 糖友只好截肢保命

2014/11/15 06:00

▲雖然顏女士(左)的左腳截肢,但蔡新中醫師(右)表示,她的生活品質反而提升,不必常跑醫院。(記者蘇金鳳攝)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

51歲的顏女士罹患糖尿病20年,大約洗腎18年,四肢末梢神經反應變慢,一年往往受傷8到10次,且常受傷不自知,傷口很難癒合,得要感覺疼痛或傷口發炎才就醫。

顏女士去年2月因為跟先生爬山穿鞋子磨腳,有傷口。幾天後,左腳紅腫、疼痛,甚至發燒到38.7℃,到台中醫院外科急診。

經過外科主任蔡新中檢查,發現傷口已引發「壞死性筋膜炎」,細菌侵入皮下組織和筋膜,引起組織感染,有可能因敗血症或器官衰竭死亡。

經血管治療、高壓氧與傷口治療機協助,仍沒有明顯療效,蔡新中評估她的血液循環不良且壞死性筋膜炎嚴重,需進行膝下截肢。

經過與顏女士及家屬討論利弊得失後,顏女士同意截肢,為了日後可安裝義肢,決定截肢的部份為膝蓋以下,如今傷口癒合良好,不僅保住一命,術後生活品質也提升。

糖尿病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依據國際糖尿病聯盟2013年的調查,約172萬1千人罹患糖尿病,等於將近每10人中,便有一人為糖尿病患者,更是排名10大死因的第四位。

蔡新中表示,糖尿病會造成周邊神經病變,導致感覺神經受損,許多病人不小心受傷了,卻沒有感覺,直到傷口潰爛及發臭才就醫,因此患者最好能定期檢查四肢是否有傷口。

蔡新中表示,很多患者一聽到截肢就感覺生命無望,但截肢後的生活品質更高於常洗腎的病患及心血管疾病患者。

不過年長者較不適合截肢,因為截肢後的患者很容易產生虛幻疼痛,且容易忘記自己截肢而從椅子上站起來,重心不穩之下便容易跌倒,因此家人的關懷相當重要。

若是年輕人及中壯年糖尿病患,常要購買紗布、繃帶、棉棒與紙膠等耗材,每天花費金錢與時間更換傷口,或可考慮截肢後,使用義肢練習走路與生活,可大大提升日後生活品質,像顏女士便是一例。

顏女士表示,得知要截肢時,心中相當害怕且無助,但因了解醫院已用各種方式治療都沒有用,「為了活命,只好同意截肢」,不用再時常上醫院換藥,也改善生活品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