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控制血糖 飯後量更重要

2014/10/21 06:00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與糖尿病關懷大使王彩樺攜手呼籲控糖穩穩就從關注早餐及「飯後血糖」做起。(記者陳炳宏攝)

記者陳炳宏/台北報導

糖尿病患者明明起床量血糖很正常,為什麼血糖平均值的「糖化血色素」卻總是居高不下?原來是沒控制飲食,飯後血糖會像是雲霄飛車往上衝,讓血糖頓時失守。

糖尿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統計,糖尿病患從2000年的71萬人,2012年已暴增至150萬人,人數暴增1.15倍;理事長許惠恒指出,糖化血色素是患者的控糖指標,世界糖尿病學會等研究機構都強調,飯後血糖是心血管併發症的重要預測指標,但國內調查發現,僅約1/3的患者控制在標準內,關鍵在飯後2小時的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早餐前因為內分泌最活躍,因此飯後血糖上升最顯著,因此呼籲病友,呼應世界糖尿病日今年主題─「控糖穩穩從早餐做起」。

台大護理學系副教授張媚表示,調查發現糖尿病友不到兩成會在家驗血糖,因此都不知道血糖飆高,吃東西更無忌口,因此呼籲病友每週至少找三頓飯,飯前空腹與吃下第一口飯起算,飯後二小時各量一次血糖,一定要讓飯後血糖值控制在180mg/dl以下。

鹿港基督教醫院營養組長陳紋慧指出,包括全穀根莖類的米飯、麵條、全麥麵包,與地瓜、山藥、南瓜及水果、牛奶都是含醣食物,每天每餐要定時定量,血糖才不會忽高忽低傷害血管。病友最好挑纖維含量多、粗糙未加工的低GI(升糖值)食物,像全穀類比白米飯好,白米飯比稀飯好,越天然、未加工、需咀嚼會較好。以早餐而言,建議吃適量饅頭加上瘦肉與無糖豆漿,加上高纖蔬菜那就更好。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