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工作「勞動」就是運動? 研究曝2者關鍵差異

2024/05/27 19:12

醫師表示,工作上的勞動多半有壓力,且常有不良姿勢及重複性動作,在心理與生理方面都會增加心血管壓力;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工作一整天,一直在動,就算有運動?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引述國外研究強調,2者效果是不同的,因運動多半是樂趣、健康導向,反之,勞動多半有壓力,非樂趣導向,且常有重複性作業、不良姿勢,在生理與心理方面都會增加心血管壓力。

李炎諭在臉書「李炎諭醫師的復健聊天室」發文分享,有1名男子因腰痛就診,過往報告顯示有輕微的腰椎滑脫,在臨床時也發現筋膜緊繃問題,因此在安排復健後,就詢問男子平時是否有運動習慣?對此,男子卻表示,沒時間運動,但本身是從事裝潢上的工作,算粗重,這樣應該不用再去運動了吧!

聽完患者回覆後,李炎諭以台語告訴他:「大哥,我共你講,運動跟做工是無仝款(不一樣)啦!」工作粗重,就不用再花時間運動是個常見迷思!

李炎論表示,丹麥1項以10萬人所做的研究發現,每週高強度運動4小時以上,相較於不太運動(每週運動<2小時),可減少4成死亡風險和15%心血管風險;然而,做粗重工作者,相較於靜態工作,反倒增加約3成的死亡與心血管風險。

不只如此,2023年的文獻回顧也與以上研究結果一致。李炎諭提到,該研究認為,長期重體力勞動工作對健康是負面影響,生活中的高強度運動對健康是正面影響。另外,工作中的強度跟生活中的運動強度呈負相關,換句話說,工作越粗重,運動就越少。

李炎諭說明,目前學者認為,因為運動多半是樂趣、健康導向,像是打羽毛球競技的樂趣、重訓、跑步破PB的愉悅感等,反之,勞動多半有壓力,非樂趣導向,且常有重複性作業、不良姿勢,在生理與心理方面都會增加心血管壓力。

李炎諭引述1項2007年的哈佛研究發現,若告知飯店清潔人員「勞動就像運動一樣,也對健康有好處」後,能發現介入組,也就是被告知清掃是好的運動的個案,其健康指標都改善,由此可知心理壓力跟勞動之間的關係。

李炎諭提醒,WHO建議每週至少150分鐘中強度有氧運動,或是至少75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每週至少2天肌力訓練,若無法,輕度運動也比久坐不動好。總而言之,不管勞動與否,還是要固定花點時間「運動」,每天5分鐘、10分鐘、15分鐘都好,快走、深蹲或是上健身房都好,對健康會是有益處的。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