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長期壓力難紓解 自律神經失調

2014/09/25 06:00

▲「自律神經失調」是「症狀」,要針對「病因」治療。求助專業醫師,可協助你減少中間煎熬、受苦的時間。(照片提供/謝遠達)

文/謝遠達

有些人胸口有壓迫感,喉嚨有異物,但看遍所有相關專科醫師卻查不出問題?或是長期眼睛酸澀或腹瀉,最後都轉介至精神科。為什麼呢?因為患者可能是罹患「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常見症狀:胸悶、感到吸不到空氣、心跳過快好像要跳出來般、淺眠、肩頸緊繃或一些難以形容的身體不適感覺,在各大醫院做了各項檢查仍找不出原因,有些醫師便會建議:「你可能是壓力太大,造成自律神經失調了,即俗稱腦神經衰弱。」

「自律神經失調」通常又稱為「壓力症候群」,患者在長期壓力累積下,造成其體內類固醇、腎上腺素分泌過度,導致大腦神經元的連結受到傷害。

研究證實,現代人高壓力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不健康的睡眠與飲食生活習慣,常會形成惡性循環。許多人在症狀較輕時,可以多做運動、調整睡眠、規律生活,就有可能自然恢復;但如果症狀越來越嚴重,出現失眠、憂鬱、焦躁、情緒不穩定、胡思亂想時,有時就不能光靠「意志力」來復原了。

「自律神經失調」是「症狀」,要針對「病因」治療。求助專業醫師,可協助你減少中間煎熬、受苦的時間。

精神科醫師可提供患者心理治療,剖析其生活事件對個體影響;精神科開立的「血清素藥物(SSRI)」已證實可促進個體大腦神經元連結恢復的「BDNF(一種大腦的生長激素)」增生,可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許多人會問:「醫師,我是自律神經失調?還是情緒困擾?」其實很多精神疾病會伴隨自律神經失調出現,共同的原因是「長期壓力」無法獲得適當紓解。例如:婚姻、感情問題、工作壓力等都可能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如同時出現憂鬱、焦慮症狀,又輕忽不管、強加容忍壓抑,最後可能會變成嚴重的憂鬱症。

請不要忽視輕微的症狀,一旦症狀出現請儘快看診,對自己才是最好的選擇。(作者為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身心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