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不可不知的腸識

2006/07/06 06:00

文/莫凡廣

很多人都知道我們的腸胃道裡住了很多細菌,也知道平時要多補充好菌,比方說酵母菌或比非得氏菌等,但卻不知到底吃了什麼菌?也不知吃跟不吃有什麼差別?就算吃了一堆所謂好菌,好像也沒什麼差別,或效果很短暫。

突然的壞菌增加通常會造成腹痛、腹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吃壞肚子,若是菌種太毒,或數目太多,會造成嚴重腹瀉,甚至脫水、電解質不平衡,也就是食物中毒。但這些壞菌若是長期住在腸子裡,就可能沒有這麼劇烈的症狀。

不過,患者常會抱怨腹脹、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或反覆性的便秘,要不就解便、排氣時,帶有令人作嘔的發酵臭味,造成個人的社交活動極大的不便與困擾,若發生在搭電梯時,其窘境就更別說了。

腸子裡,其實都住了總量大約固定的細菌,好壞菌都有,而彼此間也存在著互相抗衡的狀態。當好菌少了,壞菌自然就增加,而壞菌少了之後,好菌不用補充也會自動增加。

所謂好壞菌是指,細菌本身的生態或其代謝產物對人類腸道健康有益或有害。很不幸的,我們腸道裡的常駐菌大部分是壞菌,所以補充好菌後,大都只能得到短暫的效果,沒多久,腸道裡又被壞菌淹沒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服用好菌或優酪乳的人會抱怨效果不持久的原因。

吃壞肚子或食物中毒,或者想將壞菌殺死,目前大多以抗生素治療。但抗生素殺菌是沒有選擇性的,它會將好、壞菌統統殺掉,結果會使得某些菌因失去抗衡力量而一枝獨秀大量增生,甚至是產生黴菌,造成更大的問題。

現在臨床上已開始運用台灣常見的腸道壞菌抗體來幫助患者選擇性將壞菌排出體外,降低其數目。同時補上好菌來填充腸道內細菌生態的空間,不管是針對急性腸炎或慢性腹瀉、便秘、腹脹、排臭氣,都能得到顯著且持久的效果。

其實壞菌的代謝物對於腸細胞也有非常不好的影響,它們長期刺激腸細胞造成其容易病變,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大腸直腸癌的病例數仍繼續上升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知,好壞菌的戰爭不僅對短期生活品質有關係,對於長期的腸道健康更是重要。易便秘而將壞菌及致癌物都留在體內的患者更要提高警覺。

(本文作者為台中市科瑞安大腸直腸科專科診所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