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潰瘍性結腸炎 考生1天拉15次

2014/05/17 06:00

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於年輕族群,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痛、腹瀉等,患者會直跑廁所;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非本文當事人。(記者魏怡嘉攝)

記者魏怡嘉、洪素卿/台北報導

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應盡量避免吃生菜沙拉。(記者洪素卿攝)

5、6月正值考季,不少考生因為壓力大頻跑廁所,一名22歲的王姓大學生,就曾在考試前持續腹痛、血便,甚至一天跑廁所15次,且一週有4天請假無法上課,學業大受影響。他一直以為是一般的腸胃炎,花了2年時間才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經飲食調理及治療後,終於脫離「馬桶人生」。

另一位蔡同學則是3年前正值考試期間,因為壓力大,常常莫名出現左下腹疼痛,她形容「痛到像是有人拿刀在割」。剛開始醫師也以為她只是壓力過大引發的腸躁症,但止瀉、止痛藥無法解決她的問題,後來甚至出現血便、痛到無法入眠,輾轉到大醫院腸胃專科就醫,才發現是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中的「克隆氏症」。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凃佳宏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好發年齡為20至40歲。患者以考生及上班族兩大族群為主。

發炎性腸道疾病臨床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痛、腹瀉、體重減輕、血便、疲倦及發燒等。由於初期症狀不易與發炎性腸道疾病連結,民眾常誤以為「血便就是痔瘡」、「拉肚子就是腸胃炎或是大腸激躁症」,以致延誤就醫。

至於民眾該如何區分自己究竟是因為壓力過大造成拉肚子?或是有其他功能性腸道疾病(例如消化不良、大腸激躁症),甚至是嚴重的發炎性腸道疾病呢?凃佳宏提醒,若長期反覆出現腹瀉,且合併有發燒、體重減輕,甚至直接出現血便、膿便,或是上消化道、口腔也有不適症狀,有噁心、嘔吐、關節疼痛等,就有可能不是一般壓力腹瀉,應該就醫治療。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林敬斌表示,臨床上發現,多數患者在發病初期會先至藥局購買腸胃藥。但這些成藥常只對某部分的腹瀉原因有效,日子拖久了,卻會使病情惡化。

目前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有類固醇、免疫製劑及生物製劑可用,但日常生活飲食宜採低渣飲食,例如五穀根莖、過濾的果汁等,可減少腸道刺激及蠕動;若在急性期,應避免牛奶、生菜沙拉及油炸食物。

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常務理事邱正堂表示,依健保資料庫推估,台灣每年新增潰瘍性結腸炎約800人、克隆氏症約200人,學會特別在5月19日「世界發炎性腸道疾病日」前夕,推出「發炎性腸道疾病照護門診」,全台22家醫療院所至少24位經認證的專業醫師加入,以方便患者尋求診治,相關資訊可至「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網站查詢,網址為:http://www.dest.org.tw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