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治療腰椎狹窄
土撥鼠式微創手術好處多

2006/06/14 06:00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日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部主任周德陽發表運用「土撥鼠式」的微創手術治療腰椎狹窄的醫學新知,經媒體報導後,引起讀者熱烈回響,希望他能以更詳細的圖解方式,讓他們更加認識這項新手術。

周德陽表示,腰椎狹窄好發於五十歲以上的民眾,主要是因為退化,造成脊椎管內骨刺、椎盤、韌帶壓迫神經造成疼痛,正常人脊椎管內的前後距離在一點三公分左右,這類患者小於一公分。

他研發的「土撥鼠式」微創手術,是以高倍顯微手術的方式,從背部脊椎最突出的「脊突」下手,高速鑽切進入狹窄的脊椎管,切除壓迫神經的骨刺、椎盤、韌帶。

傳統手術則是從「脊突」旁邊的「椎板」下手,以切除椎板及椎板與椎板間的椎弓、椎盤,達到神經減壓的目的,缺點是切除後,脊椎猶如空了一截,易造成脊椎不穩定,有的會演變成神經粘黏、背部肌肉萎縮。

從「脊突」下手,是因為脊突為背部最突處,只會傷及一點皮膚,不會碰到肌肉。使用的儀器猶如一隻土撥鼠,慢慢鑽進脊椎管內,一點一點地清除壓迫神經的骨刺、椎盤、韌帶,讓脊椎管擴大,神經不再受到壓迫,被鑽洞的「脊突」未來洞孔會自行閉合。

周德陽說,「土撥鼠式」微創手術最大的優點是「骨肉不分離」,傳統手術則必須「骨肉分離」,未來他計劃除了腰椎外,也會用來治療胸椎、頸椎神經受壓迫的病患。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