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慢性傷口 須積極耐心治療

2013/11/09 06:00

文/郭宇正

那是一對很溫馴客氣的母子,兒子總是戴著色彩鮮豔的頭巾,推著坐在輪椅上白髮蒼蒼的母親,每個禮拜都會固定回到我的門診接受治療。

他們第一次來的時候,母親露出水腫偏紅的雙腳,左足背有3個大小不等的潰瘍,潰瘍裡充滿了黃色焦痂,同時合併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的病史,傷口已經一個多月都沒好,而且越來越大。我告訴他們,面對這樣的傷口,不僅是醫師,病人及家屬們都必須要有耐心。

傷口的癒合,會歷經3個時期,包括發炎期、增生期及重塑期。一般說來,在健康年輕病人的身上,傷口歷經24-72小時的發炎期後,就會進入到增生期,約是受傷後的4-21天左右,促成傷口的癒合,而重塑期則會持續一年之久,加強傷口癒合的張力強度。

當傷口超過一個月的時間無法癒合時,這個傷口就是從急性傷口轉為慢性,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其實就是傷口一直停留在增生期;為什麼會促成這樣的情形?原因有老化、感染、營養不良、傷口血液供應減少、血糖的控制不好、免疫能力低下等。

以糖尿病足潰瘍患者來說,文獻上記載一個4平方公分的傷口,其下合併骨髓炎的機率約90%;約有24%被送往急診的患者須面對截肢的風險,而已接受截肢患者,5年內對側截肢的機率超過50%。

因此,身上若有久久未能癒合的微小傷口時,必須要提高警覺,選擇整形外科醫師判斷傷口及合適的重建治療方式,結合血管內外科、內分泌科、感染科、營養師及社工,增加末梢血流量及減少肢端水腫、積極控制血糖、降低傷口的感染及菌落數、營養調控,以提高傷口癒合的能力、協助患者獲得社會福利資源等。

透過積極的整合性醫療,各專科醫師的通力協助,才能幫助病患及家屬在面對困難傷口時,能夠更有信心地接受有目標的及階段性的醫療;唯有耐心及不斷地溝通,才會讓「困難」變成「不困難」。

(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