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維護生命質量 破除氣切迷思

2013/09/16 06:00
維護生命質量 破除氣切迷思

▲氣切管。(照片提供/吳宗欣)

文/吳宗欣

維護生命質量 破除氣切迷思

▲氣切傷口癒合後,病患可以像往常一樣說話、呼吸。(照片提供/吳宗欣)

日前接到一位急診醫師的電話告知,有一名50歲病患的左側頸部腫脹合併吞嚥困難已經兩天了,希望我幫忙評估。我請急診醫師先替患者照頸部電腦斷層掃描,看是否有嚴重的頸部感染。

病患是因為左側下頷腺腫痛就醫,有糖尿病病史,3年前也曾發生過深頸部感染,開刀清創過。

我看了頸部斷層檢查結果發現,患者的左側下頷腺區域深頸部發炎,已出現膿液,且往內壓迫到呼吸道。我向病患及家屬解釋需要做頸部切開引流合併清創,並且需要做氣切,以確保呼吸順暢。

病患一聽到氣切,雖然面有難色,不過為了安全,他們還是接受手術。手術過程順利,傷口情況改善,呼吸道也沒有窘迫問題,之後就拔除氣切管,後來在門診追蹤,氣切傷口也都癒合,病患很開心地對我說:「幸好有依醫師建議開刀,不然人生就要提早打烊了。」

氣切是氣管切開術的簡稱,也是民眾聞之色變,避之唯恐不及的手術。氣切的原理是在病患的頸部氣管軟骨中間切開一個小洞,並置入氣切管,達到通氣或是外接呼吸器的目的,而氣切手術,一般是由耳鼻喉科醫師或是外科醫師來施行。

常有病患或家屬一聽要做「氣切」,常會有「做氣切不就快死了?」「氣切不就要靠呼吸器?」「氣切病人都會拖很久……」「喉嚨氣切傷口會感染……」等疑慮。

當病患因為呼吸衰竭、上呼吸道阻塞、開刀需要,或是需要急救時,就會仰賴氣管內插管來維持呼吸,確保肺部能獲得充足氧氣,以供應全身所需。若是因病情比較嚴重、或是短期無法拔管,需要仰賴呼吸器時,我們就會建議病患接受氣切手術,以避免長期插管造成咽喉發炎、喉嚨聲帶受損、口腔清潔不易,甚至肺部容易遭受感染而產生致命性的肺炎、敗血症等。

文中提到的病患雖然因為深頸部感染而需要氣切,但是之後也因病情改善而順利拔除氣切管,沒有其他後遺症發生。因此是否需要氣切?病患及家屬都應該跟醫療團隊充分溝通,了解氣切的目的是什麼,以避免不當的期望造成雙方的誤解。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