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吃錯了 再營養也不夠》 水果吃對了 可降低糖尿病風險

2013/09/08 06:00

記者/洪素卿

水果吃法不同,對健康影響差很大!哈佛大學最新研究發現,一週吃兩份以上水果,尤其是藍莓、葡萄以及蘋果等,長期下來,第二型糖尿病風險降低兩成以上。但如果把水果換成果汁、每天喝一份的話,那麼,糖尿病風險非但沒有降低,反而增加兩成。

這項研究已刊載《英國醫學期刊(BMJ)》。

研究人員檢視從1984年到2008年間、超過18萬名參與者的長期研究資料,分析在研究追蹤期間12,198名發生糖尿病的患者與其他族群,攝取各種水果和果汁等飲食習慣差異。

每天喝果汁 糖尿病風險反增兩成

結果發現,每週至少吃兩份水果,特別是藍莓、葡萄以及蘋果的族群,罹患糖尿病風險足足比每月吃不到1次水果的族群降低了23%。但每天喝果汁的族群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卻提高了21%。

各種水果都可吃 但要吃原形

研究人員並發現,愛喝果汁的族群只要在7天中的3天,將果汁換成水果,就可以降低至少7%的糖尿病罹患風險。

研究人員認為,果汁比全水果更容易消化吸收,攝取後血糖快速上升、升糖指數(GI值)比未經處理的水果高出許多,長期食用,有可能因此升高罹患糖尿病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曾有民眾誤以為水果很健康,吃再多也不怕胖,食用過量的結果,才發現已經罹患糖尿病。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指出,糖尿病患吃水果要記得四大原則:

●各種水果都可以吃,但要控制量,女性1天2份、男性1天3份。所謂的1份就是將水果切削後、裝滿1碗的分量。

●可先將水果當成點心的替代品,在早餐與午餐間,約10時吃,另一份則當下午茶、約莫5時食用。

●水果不能打成果汁,要吃原形全水果。

●如果血糖控制得不理想,最好選擇低GI的水果,像是芭樂、小番茄、梨子、木瓜、蘋果等;至於高GI水果像是葡萄、龍眼以及荔枝等,要少吃或是減量,此時一份水果就不能裝滿1碗,只能裝8分滿。

至於芒果、榴槤以及釋迦等更甜的水果,1份就只能裝半滿,不能裝滿一整碗。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