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微創手術 醫鳴驚人

2006/05/08 06:00

文/葉文凌

以往外科醫師就像是領軍出關作戰的大將軍,一旦作戰,就要精心計畫,把所有的細節都「看」得清清楚楚,然後以「優勢軍隊」一舉將敵人徹底殲滅。所以老師莫不教導年輕的外科醫師,傷口要大大的,而且一刀就要切到底,好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不過就病人的角度,大傷口意味著大破壞,大破壞有如九二一地震,一分鐘的破壞可是要花好幾年才能恢復舊觀。偏偏人體又不是鋼筋水泥,被破壞之後,休想恢復原狀。

幸好科技的進步已徹底改變這一切。「看」得清楚再也不必劃「大大」的傷口。由於內視鏡系統的進步,「小小」的傷口已可達到以往難以進入的膏肓之地,也可看到以往難以理解的現象,像是膝關節的「摺壁症候群(plica syndrome)」,不僅可提高手術的精確度,因為內視鏡有「放大視野」的效果。如果十二吋的螢幕不夠看,可用十九吋、二十八吋,甚至四十吋,而看得清清楚楚。

現在電腦輔助手術(如導航系統)也可在術前、術中先模擬試練一番,如膝關節的十字韌帶重建手術。而隨著醫療工程的發展,也創造出許多優秀的工具,使得傷口可以有效縮小。如置換人工膝關節、髖關節,現在只要十公分左右的傷口,甚至更小即可完成。術後復健工具及保護的支架也能提供以往病人想像不到的自由,不必長期臥床。

因為眾多的條件配合,使得手術複雜度提高,且手術時間也大幅縮短。如今關節鏡「後十字韌帶」及「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均以「雙股」重建手術可得較佳穩定性。前者的手術時間約需一小時,後者約需四十分鐘,因為手術時間短,病人不必承擔全身麻醉的高風險,多半只要半身麻醉。有興趣的病人還可親自目睹手術過程,增加對病情的瞭解。

(本文作者為長庚醫院桃園分院骨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