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石英「肝苦談」 呷偏方靠換肝重生

2013/07/26 06:00

▲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左起)、病友周教授、資深藝人石英、國健署署長邱淑媞及國內肝炎權威陳定信共同呼籲年輕人,多提醒長輩接受肝炎篩檢與治療。(記者邱宜君攝)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71歲的資深藝人石英40歲就發現自己是B肝帶原者,但是他一直不以為意,在59歲那年吃了100多帖中藥偏方,加上工作勞累,隔年就變成猛爆性肝炎、昏迷不醒,多虧兒子捐肝才撿回一命。

呼籲積極治療 挽救生命

石英昨天出席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舉辦的世界肝炎日活動,語重心長地呼籲國人:「千萬嘜黑白呷藥、呷補!」

號稱能「保肝」、「護眼」、「固關節」的成藥與保健食品廣告經常在中、老年人喜歡的電台和電視台節目中強力播放,吸引消費者購買;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楊培銘表示,任何藥品或食品的功效,都有依法認證的機制,但有些廣告內容並未經過嚴謹審核。

令人擔心的是,當這些化學物質進入人體,都會經過肝臟,代謝過程的中間產物,反而可能傷肝。

楊培銘強調,治療效果是不能用「感覺」的,一定要確實追蹤肝指數才行。雖然有些人吃了以後認為「感覺比較好」,一旦停止服用,舊病復萌,甚至加劇。

台灣每年約有1萬3千人死於肝病(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比死於中風的人還多,肝癌也高居我國男女癌症死亡率和發生率的第2名,每年奪走8000多條人命,背後禍首就是B肝和C肝,全台300萬名B肝帶原者和50萬名C肝感染者,都不能忽視惡化成肝硬化、肝癌的危險。

國內肝炎權威、中研院院士陳定信表示,臨床上診斷出的C肝病人中,有1/3住在雲嘉南地區。他們早年因注射營養針而感染C肝病毒。此外,以前血庫並未篩檢C肝病毒,C肝感染者高達4成都曾經輸血,直到1992年以後才比較少。

3成B或C肝帶原者 竟沒就醫

國民健康署102年調查發現, 9成民眾知道B肝帶原或C肝感染者要定期追蹤治療,以控制病情,其中卻有3成民眾沒有就醫,7成原因是「認為沒有症狀,不需要」。

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表示,隨著肝炎治療藥物的進步,健保的給付,可將肝硬化、換肝、肝癌的發生率大大減少7到9成,希望年輕人多關心家中長輩的健康,鼓勵他們接受篩檢,積極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