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單車長征150公里 運動傷害上身

2013/07/11 06:00

伸展髂脛束動作(慈濟醫院台中分院提供)

記者謝鳳秋/台中報導

自行車族要小心「髂脛束摩擦症候群」運動傷害!40歲的陳先生因膝蓋外側疼痛到無法行走就醫,醫師診斷他是因為長途騎車造成,建議車友應注意運動強度、頻率,出發前應先做好正確伸展暖身,以免適得其反。

膝蓋外側痛 罹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慈濟醫院台中分院復健科主任邱偉峰指出,陳先生的股骨外踝發現有壓痛點,擴筋膜張肌相當緊,研判是因為跟隨自行車隊往返苗栗、台北,一天長征150公里,長時間騎自行車,膝蓋不斷伸直、彎曲,擴筋膜張肌反覆摩擦股骨上踝,導致「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常發生在長時間跑步、騎單車、爬山或行走於崎嶇路面者。長短腿、足部過度內翻或骨盆腔傾斜的人也較容易發生。當膝關節彎曲20至30度時,髂脛束會和股骨外上踝摩擦,造成髂脛束和股骨外上踝之間的滑液囊發炎。

邱偉峰說,病患通常會感覺膝關節外側會隨著運動時間愈長,疼痛或燒灼感愈加劇。有時停止運動後症狀會消失。

陳先生經過熱敷、電療等物理治療,並在局部擴筋膜張肌下方股骨外上踝注射類固醇消炎,加上口服藥,病情已舒緩。

建議車友出發前與途中都要常伸展肢體,並注意騎乘姿勢的正確性。像「公路車」的龍頭很低,若騎乘姿勢後高前低,頸椎往後伸展的角度非常大,若頸椎已出現磨損的車友不適合騎這類車款。

車友出發前與途中都要常伸展

◎避免「髂脛束摩擦症候群」的伸展運動方式:

●站姿下,雙腳前後交叉,腳尖向前,前腳的膝蓋微彎,同側手掌推向臀部,但拉的是後腳的筋。每次15秒,重複3次,再換另一腳即可。

●躺著的伸展方式則是躺著,彎曲一腳膝蓋,推向另一腳後伸直,並向下壓。維持15秒後,重複3次,再換另一側。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