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藥安全 抗癌大戰 監控高血壓不可少

2024/06/27 05:30

▲癌症治療過程中,要留意血壓和心臟問題;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郭志東

近年來,越來越多癌症病患轉介至心臟科門診,有不少是因為施打化療或標靶治療時引發高血壓。很多病人抱怨以前從來沒有高血壓,為什麼接受癌症治療後,除了副作用,還得了慢性病,十分無奈。

部分化療、標靶藥 引發高血壓副作用

在癌症治療過程中,高血壓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之一。一些用於治療癌症的藥物,特別是抗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可能會迅速引發血壓升高。VEGF是1種促進小血管形成的蛋白質,抑制VEGF的藥物可以阻斷腫瘤的血液供應,幫助縮小或消除癌症。然而,這些藥物同時也會影響身體其他血管,導致血壓升高。接受何種癌症治療時,心臟腫瘤學科團隊都會幫助病患控制血壓,確保癌症病人能夠順利接受抗癌治療。

超過140/90mmHg 速就診心臟科

在開始治療之前,了解自己的血壓並確保其在推薦標準130/80mmHg以下非常重要。通過飲食、運動可以有效控制血壓,當然,如果血壓已經大於140/90mmHg,或者經飲食、運動仍無法把血壓降下來,藥物治療是十分必要的。

當開始使用抗癌藥物後,每天記錄自己的血壓變化更為重要。如果發現血壓升高的趨勢,尤其是超過140/90mmHg,應立即就診心臟科醫師,進行相應的血壓藥物治療。

現在血壓計相當普及,價格亦不會太高昂。在測量前,建議靜坐5分鐘,雙腳平放於地面,避免交叉,並且在機器充氣和測量時不要講話,並且最好在每天在同一時間測量血壓,早晨空腹時為佳。

在接受癌症治療期間出現的高血壓,通常都能夠透過常見的抗高血壓藥物控制,這些藥物已被長期使用,效果穩定,副作用亦不會太多。這些藥物通常與抗癌治療不會有太多交互作用,病患可以放心使用。

完成癌症治療後,應繼續定期與心臟科醫師追蹤,確定是否需要繼續服用降壓藥,或是否可以逐漸減少劑量。

除了必要的藥物外,定期的有氧運動和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有助於保持血壓在最佳範圍內。得舒飲食法可以有效降低血壓,該飲食法強調蔬菜、水果,減少紅肉,選擇白肉,偶爾食用魚類和低脂乳製品,並且控制鹽分的每日攝取量。

(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

▲每天記錄自己的血壓變化很重要。(照片提供/郭志東)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