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基因會說話》 唾液細胞少 口腔癌基因篩檢 待努力

2013/07/07 06:00

定期接受口腔檢查 及早發現

記者魏怡嘉/專題報導

根據衛生署9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位居國內癌症發生人數第5名,在男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4,不過,近10年男性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每10萬人口增加13.4人,成為僅次於大腸癌增加最多的癌症,每年約有4000個口腔癌新增病例,有2000多人死於口腔癌。

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侯勝博表示,與其他癌症一樣,口腔癌也希望能以基因篩檢出來,美國南加州大學目前正在研究,希望經由患者的唾液去找出口腔癌,同時有意向台灣取得東方人的唾液檢體。

不過,由於唾液中的細胞數量較少,每位患者必需要取得3到4c.c.的唾液,加上其基因檢測仍須經由一群可能基因,再去評估可能的罹癌風險,目前還無法找出口腔癌的「專一性基因」,距離想要的口腔癌基因篩檢理想,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侯勝博指出,以往醫師在病患的口腔內發現白斑時,即便要做切片檢查,也會出現可能是口腔癌前病變的情況,到底要不要進行切除?往往陷入兩難,但他在疑似口腔癌病患身上,以化學藥物預防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非類固醇抗炎劑「希樂葆(CELECOXIB)」多用於具有「變性指標」COX-2及Ki-67的疑似口腔癌病患預防治療,一個療程需12週左右。侯勝博發現,如果讓病患服用2週後回診,檢查發現白斑有消掉,表示此藥有效,可以讓病患繼續服完藥物;相反地,病患的白斑如果沒有消掉,表示有一半的可能性為癌症、原位癌或是「重度變性」,需要手術切除,以免錯失治療時機。

台灣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根據國健局的調查,口腔癌患者發生第2個原發癌症的風險是非口腔癌患者的2.4倍,罹患口腔癌之後,很容易又得另一個癌症,更顯得口腔癌防治的重要。

《健康小叮嚀》防範口腔癌

口腔癌的發生與生活習慣相關,包括吃檳榔、抽菸及喝酒等,應遠離或戒除這些不良習慣。同時注意飲食營養及作息正常,有助於防範罹患口腔癌。

最好養成定期接受口腔檢查的習慣,一旦發現口腔內黏膜或頸部有腫塊、口腔內有超過兩星期未癒合的潰瘍傷口,應立即找醫師檢查。

(記者魏怡嘉整理)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