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鼠蹊部長棕斑 驗出皮膚癌

2013/05/07 06:00

▲梁仲斌醫師指鼠蹊部出現基底細胞癌,比較少見,而且癌細胞容易轉移,要及早治療。(澄清醫院提供)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

發現身上長出不明的痣、不規則的斑塊、溼疹久治不癒等,就要注意了,最好趕緊就醫,可能是皮膚癌。

一位58歲的中年男子,最近幾個月,在左側鼠蹊部發現一個約2公分的棕色斑塊,以為是老人斑便不在意,直到最近發現斑塊有一些麻麻且有抽痛之感,加上斑塊長在靠近生殖器的敏感部份,便在2週前至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皮膚科求診。

皮膚科主任梁仲斌經過診斷,發現該棕色斑塊的邊緣呈不規則形狀,懷疑不是一般老人斑,切片檢驗證實是屬於惡性的基底細胞癌,是常見的皮膚腫癌,立即開刀切除,最近病患回診,狀況良好。而這種皮膚癌在早期接受切除治療,通常會有很好的預後效果。

梁仲斌表示,基底細胞癌約佔所有皮膚癌的75%,均生長在表皮組織,由表皮下層的基底細胞發展而來,所以稱為基底細胞癌。好發於經常日曬的人,年紀越大者,發生機率也越高。

基底細胞癌最常見於老人家的臉部,比較少會出現在鼠蹊部和生殖器的皮膚上,梁仲斌表示,基底細胞癌轉移的情形不常見,但若是在生殖器附近的基底細胞癌,發生癌細胞轉移的機率較高,因此已要求該病患要定期回診。

梁仲斌指出,基底細胞癌有多種分型,不同分型表現出不同顏色外觀,多數呈半透明狀、中間有凹陷,細看有微血管分佈其中,邊緣有不規則的輪狀突起。

而基底細胞癌初期生長緩慢、不會痛,後期會出現中心潰爛、滲血、結痂,但也有一開始就呈棕色或黑色斑塊,乍看只是稍稍凸起在皮膚上,長得就像老人斑。

一般而言,基底細胞癌造成的原因,通常是長時間的陽光曝曬,因此多半會好發於常曝曬於陽光的部位,像頭、臉、頸部及手部。梁仲斌表示,該位患者的基底細胞癌出現在不見陽光的鼠蹊部,有可能與基因遺傳有關。

梁仲斌呼籲民眾,皮膚是人體健康的一面鏡子,對不明的痣或斑塊,都要提高警覺,若皮膚有不明斑塊,應尋找皮膚專科醫師檢查,在癌細胞尚未往下侵犯深層組織或骨骼之前,及時接受手術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