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成人提高警覺
才能預防結核菌侵犯孩子

2006/04/10 06:00

文/詹珮君

在醫院裡,當孩子被診斷為結核病時,家長往往有一種 「怎麼可能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絕對不是結核病!」的驚恐及拒絕接受的情緒。

結核病在不同的年紀有不同的發病機率,同樣是接觸到一位痰中有結核菌的病人(也就是俗稱的開放性肺結核)因而感染者,小於一歲的孩童發病率為四十%,一歲到十歲的發病率為廿%至卅%,而十幾歲的青少年則有十五%的發病率,這與成年人接觸結核病患感染後的發病率只有十%,是相當不一樣的。

台灣每年仍有一萬五千多名結核病人被診治,其中約有五千名在診斷時,是痰中可偵測到結核菌的。

這些病患由於初始症狀輕微,只有咳嗽、微燒、疲倦等症狀,往往自己拖延較久,或是醫師因診斷不易,而在無意間散播出去。

雖然孩童感染的機會和成人沒有顯著的差異,但由上述數據可知,他們的發病率比成人高出數倍,所以在沒有施打卡介苗的國家,如美、加等國,無不視接觸者中的幼兒為首要診斷和治療的對象。

台灣是一個普遍接種卡介苗的國家,所以幼兒時期的結核病發生率維持在美國全國平均結核病發生率的水準,大約是十萬人只有個位數字的情況。此時的結核病,可以在肺以外的器官發病,如骨關節或腦膜炎,但這往往發生在免疫力不佳,環境中有大量暴露(家中有成人病患長期相處,又沒有經過藥物治療的時間太長),或者根本未施打卡介苗的孩子身上。

但隨著年齡增長,肺結核的發生率就隨著環境中暴露的機會增加而逐漸上升,現在的孩子放學後,還要去人多又有空調的安親班、補習班繼續上課、或者出入網咖、KTV等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也可能是意外暴露的原因。

環境保持通風、日照充足的情況下,得到結核病的機會很低。如果幼兒有不明發燒或肢體無力的狀況,或者大一點的孩子有超過兩週的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喘),或淋巴腺腫大等,應就醫做更進一步的檢查。

最重要的是,如果大人自己有咳嗽超過三週或者疲倦、微燒等狀況,要主動就醫驗痰、照胸部X光,才是保護自己和孩子最好的方法!(本文作者為疾病管制局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