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我監測血糖 勿依經驗判斷誤病情

2013/02/18 06:00

▲圖3:等待消毒的酒精揮發完全、乾燥後,準備針具穿刺採血。(照片提供/謝俊生)

文/謝俊生

▲圖4:調整適當的針刺程度,以利採血(不宜太淺,否則血量恐怕太少)。(照片提供/謝俊生)

70歲的謝老先生因子女在外工作,是時下典型的獨居老人。因為他患有第二型糖尿病合併腎功能失調,有間歇性水腫,服用利尿劑緩解病情。因省吃儉用,所以血糖經常控制在60到70mg/dl左右,可能因降血糖藥的劑量關係,甚至曾在服藥後,血糖一度降至50到60mg/dl。

▲圖2:先將手指按摩至充血程度後,以酒精棉進行局部消毒。(照片提供/謝俊生)

日前子女們返鄉,帶著老父一起出遊,但因為未攜帶降血糖藥品及血糖機,無法即時監控血糖濃度。當謝老先生出現噁心、想吐、飢餓感時,他本能地判斷「可能是低血糖」,於是自行補充高糖冰淇淋與大杯甘蔗汁,沒想到症狀立即加劇,出現心跳快速、呼吸變慢且深沉,造成神智不清。

▲圖1:先檢查血糖機功能是否正常,插入未過期已校正試紙片,吸入足量血,以進行測試。(照片提供/謝俊生)

謝老先生在幾近昏迷狀態下,被家人送往急診求診。到院後,抽血檢查發現血糖飆升到495mg/dl。經判定為「高血糖高滲透性非酮酸血症」,經緊急處理並適當補充水分,以穩定血糖,並在血壓恢復正常後,平安出院。

▲圖6:等待測試完成後,將數據登錄於手冊中,方便日常血糖監控。(照片提供/謝俊生)

誘發高血糖高滲透性非酮酸血症的因素,包括長期的高血糖併發滲透性利尿、重度燒傷、嚴重下痢、血液及腹膜透析所引發的大量水分流失、嚴重的感染、心肌梗塞、腸胃道出血、中風、長期灌食,另外使用利尿劑、類固醇等藥物都可能促使病症發生。

▲圖5:切記勿過度擠壓,讓組織液滲出(稀釋)影響數據。(照片提供/謝俊生)

治療的主要目的在於補充水分,以恢復血液循環中的血漿容積和矯正電解質的流失,並給予適當的胰島素注射,以調整血糖恢復正常。

自我監測血糖,可即時知道血糖的變化。進而作為調整胰島素劑量和飲食分量的正確依據,使糖尿病得到良好的控制,以減少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危險,並預防長期合併症的發生。

血糖控制不好的人每天應測空腹、飯前、飯後和睡前血糖,並隨時調整治療劑量。在生病或劇烈運動時,要同時增加測試次數。

為了避免影響檢驗結果,首先要注意試紙是否過期(圖1),要正確地依照程序操作,先按摩到充血後採樣(圖2到圖4),要儘量避免擠出過多組織液(圖5)。

消毒後,等酒精乾了再採足夠血量。將每次測量結果記錄下來,做為下次醫師調整藥量的依據(圖6)。

(作者為衛生署桃園醫院醫檢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