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心房顫動別輕忽 積極治療才能防中風

2013/01/13 06:00

文/尹居浩

天氣逐漸變冷,中風及猝死風險相對提升,胸痛、不舒服就診民眾也增加不少。中風原因以缺血性中風與出血性中風為主,據統計,台灣總中風人口中約20%是心房顫動引發,屬於心律不整最常見疾病。

心房顫動易於心房形成血栓,一旦隨血流進入腦部,即造成腦動脈阻塞,即「腦中風」,這種栓塞性腦中風的嚴重程度高,預後也較不佳。

心房顫動症狀因人而異,包括心悸(如心跳加速、撲動)、呼吸短促、暈眩、疲倦、胸痛等,但有時無病徵。年齡愈大者發生率愈高,大於80歲更高達10%;其中風機率比常人多5倍、心臟衰竭多3倍、死亡率多2倍。專科醫師通常建議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來預防中風。

傳統口服抗凝血藥物華法林,以干擾維他命K達到抗凝血作用,延遲血液凝固抑制血栓,臨床治療超過50年,是過去預防中風與全身性血管栓塞標準治療。但其起始作用較慢(需3至6天),為維持在適當療效範圍內,需定期血液監測,同時因與食物、藥物及酒精易有交互作用,常增加出血併發症,導致死亡或嚴重後遺症。眾多禁忌且頻繁回診,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甚多;現在健保已給付新型抗凝血劑讓醫師有另一治療選擇。

要提醒的是,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患者若使用其他藥品或健康食品時,務必要告知藥師或醫師,以確保抗凝血藥效,避免出血併發症。

常見的西藥如非類固醇消炎藥、阿斯匹靈、治痛風藥物、銀杏製劑、消化性潰瘍藥、葡萄糖胺等易延長凝血時間;另外,人參、當歸、生薑、銀杏等活血化瘀或破血散結中藥,也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作者為振興醫院中風中心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